三毛曾说:“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
01
//
换句话说就是,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的你。
在不同的人眼中,我们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所谓喜恶同因,这些优点或缺点也许都只是我们的某些个人特质而已,只不过有些人喜欢这些特质,所以在他们眼中是优点,而有些人不喜欢这些特质,在他们看来就是缺点。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呢?
02
//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人其实有两种自我价值—真正的自我价值和有条件的自我价值。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对自我价值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才能够无条件的接纳真实的自己。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自我价值依赖于是否达到外在的标准(如:考多少分、他人的认可),这就是有条件的自我价值。有条件的自我价值源于父母和环境给予的有条件的接纳,源于一个人只有在「足够优秀」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爱和肯定的经历。这种经历向他灌输了一种信念—「我必须足够好,才会被爱」。有条件的自我价值很容易失去,总是让人担忧,你需要不断地去达到外在的标准、让自己保持优秀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真正的自我价值是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在的标准。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无条件地拥有价值。这意味着,无论一个人的成就如何,有什么样的不足,他都能够欣赏和喜欢自己。
如果你的自我价值依赖于外在的标准,就会害怕失败,因为你把失败看成是对你自我价值的否定;而如果你能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你就可以从对自我价值的担忧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想着避免失败来维护自我价值感,你可以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这正是掌握「被讨厌的勇气」的关键所在。
03
//
当你真正学会了从内部建立自我价值体系,你才会真正懂得为什么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的你。
很多时候,人会本能的通过主观的想法去看待别人,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掺杂着个人喜恶,例如当你看不惯别人的某些特质时,一则可能是因为你自身也有这种特质,并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缺陷,当看到别人身上存在这种相同的特质时会本能的产生排斥心理。二则可能是这种特质正是你所缺乏的,这种缺乏让你时常产生一种渴望拥有却无法被满足的匮乏感,因而当看到别人拥有你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嫉妒的情绪。
所以,在这种主观偏见下,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除非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很多时候你眼中的别人,可能并不是别人真正的样子,却是一览无遗的你的样子。
04
//
学会建立不依赖于外在标准的真正的自我价值,去无条件的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你才能修得一颗强大的内心。很多时候,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那个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