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嘴巴不好,心再好,也不是好人。”这些名言都在警示人们说话要讲究方式,不能直来直去。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说:“‘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这句话是说,我们在为朋友责善的时候,要用委婉恰当的方法,使朋友能接受,才是最好的劝善。
嘴巴是一个人内心的表现,我们看不到对方的心,许多时候都是靠言语来分辨的。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其内心才会柔软和敏锐,说出的话才不会伤人,即使忠言也不会逆耳。
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但原来就是不去改变。一家三人,有时其乐融融,有时战火纷飞,有时三国鼎立,有时二对一作战。要是有一个人能从中调和,“和稀泥”,家里的气氛自然会和谐。
记着婚后不久,一天中午下班,我买了猪肉回家,随后先生也买回了猪肉,并且我俩买的斤称都分毫不差。当时还没有冰箱,又是夏季,我怕吃不完坏掉,就埋怨他,最后也影响到他的心情。现在反思这件事,这点事算啥,又何必去伤感情呢!我买肉时也没告诉他,他能买回食物回家吃饭,这是爱家的好男人啊!我俩买的一摸一样,这是心灵的默契。只是因为之前的不明,才用不当的话语伤害了亲人。
婆婆在老家住的房子有40年的历史了,这块老宅子是老人分家留给我们的。先生是个大孝子,10年前他就处心积虑想把老房子翻新,让老人在有生之年住进新房。征求我的意见,我开始是坚决不同意的。一来我考虑到经济状况,二来考虑到我们都在市区住,以后也不会回农村住的。
这几年我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知道为人子女要孝敬。《百孝篇》中,“天地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如敬天。为人首先行孝道,一个孝字全家安。”《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去年,在大哥的帮助下,我们把老家的房子翻盖好,家具厨具都换成新一色的。婆婆搬进了新房,高兴得嘴都合不住了。自己家的婶子爱开玩笑,她对我婆婆说:“你又娶了一回!”村里的老人没有不羡慕婆婆的。先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现在一到节假日就回家陪八十岁的老母亲。
原来,婆婆在我家住久了,我心里就莫名其妙的逆反,现在婆婆在我家住,我会把第一碗饭双手端到老人面前,并且觉得这是当媳妇儿应该做的。“反者,道之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孩子对待我们的态度。不学中华文化,哪能知道这些道理呢!
我姊妹几个的共性是心直口快。有时为了一句话或一丁点儿事,就争吵起来,最后不欢而散。这几年,我和大姐、二姐相继学习中华文化,我们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老人岁数大了,下辈人也长大了,家里的事也多了,我们姐妹几个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议如何照顾老人,彼此之间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越来越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女儿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我从内心去尊重她,说话也注意场合和分寸,遇到问题尽量去引导。她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我。有时遇到闹心事,第一时间说给我,还征求我的意见。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管好自己的起心动念,管好自己的情绪,家里的火药味儿会越来越少。现在我在外的善缘也越来越多,很多事都心想事成。我只是改变了自己一点点,但我相信,只要听从良知的呼唤,保持内心中正平和,亲情的流动自然会做到不增不减,不差分毫。
20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