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舅舅在咱家族群发了一篇文章,虽说打一开始我不以为然,但后来母亲让我写一篇读后感,那就写写看吧,正好最近也不知道写些什么。
祖国是母亲,那父亲是谁?”一个小学生向老师提问,今天终于有了70年没回答的答案:中共北京市组织部推荐了一篇文章《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近日,这篇文章在网络上火得不得了,究竟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值得大家一读,读完之后,答案就在心里。
《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
前些天,工作出了些差错,搅得我心神不安。那天晚饭后,父亲打来了电话,说:“赶明儿我去给你们送冬白菜,自家种的,你们不用买了,省点儿钱……”
听了父亲的话,心情烦乱的我口气有些生硬地说:“这大冷天的,你折腾啥?两蛇皮袋白菜能值几个钱呀!”正在刷碗的妻子一听情况不妙,赶紧跑来,抢过电话,一边应承着一边谢着父亲。
挂断电话,妻子嗔怪着,说:“父亲给我们送白菜也是一片好心啊,你怎么那么说呀!看看你对待领导那劲头,你什么时候能拿出一半来对待父亲呀?”
想想也是,咱对待领导向来谨小慎微、毕恭毕敬,而对待父亲呢,很多时候似跟“恭”与“敬”还相去甚远,而父亲大概早已习惯了,也从来不跟我计较。别看妻子整天说话没个准儿,这句话还真说到我心坎上了。前思后想,实在有些惭愧。以往的就过去了,这次父亲来送白菜,一定要好好对待。
第二天,父亲冒着严寒来了,我赶紧泡上一杯热茶,双手捧到父亲面前。父亲先是愣了,随后赶紧站起来,双手接了过去。他将水杯里的茶水喝下去一半时,我刚端起来要添水,父亲赶紧使劲儿握住我的手,说啥也不肯让我为他代劳了。
父亲有烟瘾,交谈中他曾两次不由自主地掏口袋,可是香烟还没拿出来,又若无其事地把手抽了出来。我知道,他是怕我说他。当我再次察觉他的举动时,我边从茶几下摸出打火机,边告诉他,想抽就抽一支吧。父亲歉意地笑着,目光中满是犹豫,直到我手里的打火机“啪”一声跳出了火苗,他才掏出烟来。我为他点烟时,他夹烟的手指有些颤抖。
午饭后,父亲要返回去了。他想乘公交车再转长途汽车,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到长途汽车站。出租车停到父亲身边,我一步上前帮父亲打开了车门,父亲要上车时,我用右手护住车门的上沿,怕父亲碰了头。父亲看到我这一举动,笑容顿时凝固了,用一种诧异又很感动的眼神看了看我,才坐进了车里……
下午四点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父亲平安到家了,母亲还说,父亲回到家里很高兴,变得跟小孩子一样,把我给他倒茶、点烟、开车门的事儿,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听着母亲的述说,我突然眼角酸酸的、涩涩的,百感交集!
倒茶、点烟、为领导开车门…… 平日里,我在领导面前不知重复过多少次,而在父亲面前,仅仅做了一次,父亲便记住了、满足了,觉得自己幸福了!想到这些,我心里如猫抓一般难过……
点评:这篇文章写得朴实无华,处处洋溢着真情,读来让人感同身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确,作为社会上的一员,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忙着为自己的事业和未来打拼,但是就在忙碌中,我们或许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为人子女。父母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无条件爱你的人。
中共北京市组织部推荐了一篇文章《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近日,这篇文章在网络上火得不得了,究竟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值得大家一读,读完之后,答案就在心里
上面便是我看到的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其妻子的提点下,对自己父亲态度转变的一个故事。虽说我不太懂这和“祖国是母亲,那父亲是谁?”有什么联系,毕竟母亲是祖国,我的第一反应想的那父亲是咱中国共产党,但很显然根据文章来说我的想法好像不太对,可能是因为我还年轻,还没到达那个思想高度吧。
那还是说回这个文章吧,其实读完后还挺有感触的,现在我已经20岁了,在大学期间也有面对着上级领导的时候,在面对领导时我也是表现得十分谦敬,做事也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的确呀,在父亲面前挺难做到说像在领导面前的样子,毕竟嘛领导是领导,父亲是父亲,要是说我这个年龄了还把父亲当作领导来看待,我想未免太过可惜了。
在父亲眼里,我永远还是个小孩子,是个不曾长大的小男孩。父亲见过我乖巧的样子,也见过我调皮的样子,虽说我小时候调皮的次数也并不多吧,但终归还会挺闹腾的,但是现在回顾起来,父亲好像并不舍得骂我,更别说是打我了。再后来我父亲也有讲过,他的确是没舍得打我,也就有几次我好像真的挺倔强的才不得打我几下吧。再后来嘛,上了初中高中后,学校是那种军事化管理的,需要我们住宿,周末才能回家,在这之下,我和家里人的联系就逐渐减少了。很多人会很好奇,许多人都会离开家很久就非常想念家里了呀,怎么我会和家里人的联系逐渐减少了呢?其实我比我爸妈想象中还要独立,与其说是我依赖爸妈,还不如说是我爸妈对我不放心,害怕我在外不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当然啦,事实就是有时候很的确不懂得。所以说,在联系变少之下,我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愈发的少了,也就周末父亲把我从学校接送回家的路上会唠上几句外,在家里,便是我玩我的电脑,他听他的音乐,没有过多的交流。不是说我和父亲的距离变远了,而是我们两个男人觉得,我知道你在家里呆着,你也知道我在家里呆着,我饿了父亲会为我做饭,父亲在电子产品上有什么不懂的我教他解决,这就是一种相互陪伴的方式。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但心依旧在彼此那。
写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要说明一件事:我认为对待父亲不应该用对待领导的方式去对待,而是要用对待朋友一样的方式去对待,是对待真心朋友一般的对待。对待领导,虽然是毕恭毕敬,但那是基于一个利益层面的恭敬,并非真正的发自肺腑,在利益面前,我们会为自己戴上一副面具,让自己看起来对组织忠诚,对领导恭敬。我想说,要是这个领导给不到你想要的利益了,你还会对他恭敬吗?这种恭敬是一种假象,是不真实的,我们对亲人尤其是父母亲,是要以真实的感情去爱他们,像朋友一般对待他们。或许在父母亲的眼里,他们更希望我们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下级员工吧!
中共北京市组织部推荐的这篇文章,这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空巢老人的问题,老人家没人照顾,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更希望孩子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呀,有了这些问题才有了这篇文章的问世呀,我们政府也在很努力地去解决这个问题。但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老人的孩子们呀,他们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最关键的措施便是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让人才回流,让漂流在海外的游子们回到家乡,在家乡不仅能解决自身经济问题,也可以解决家庭问题。
最后还是那句话吧,有空就多回家看看,毕竟你逐渐长大,而你的父母逐渐变老。把握当下,让未来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