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行动706/1001(17.8.30)
当每天日更还没有主题,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的方法就是对当天的学习进行复盘、总结、输出。
学习这件事,很有意思,其实,你就是在找你关注的话题,你有想法,不知道怎么总结,刚好这个时候你学习到的东西,有人替你已经做好了总结、给予了你强大的系统性的观点,你需要的就是消化它,然后刷新升级自己的认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给别人听。
今天就学习了《逻辑思维》讲到的两个知识点,很受用。所以,做了复盘。
何谓人生三级跳?
不同阶段,你要有不同的才能。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是打一份工,很可能是打四分工,甚至更多。在每一个阶段,你都要脱胎换骨,适应全不同的生态环境。别人过一生,你可能过好几生。
有一个彼得原理,说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员工做的好,就会得到晋升;晋升到不能再晋升的职位,最终晋升的那个层级,他不能完全胜任,他的表现也不再突出,他就会停留在这个职位上。
这个现象背后其实另外一个原因,管理的“道”都是想通的,但在每个管理层及上,所要采取的“术”差别很大。
音频中讲到通过《领导梯队》一书,把“领导力”从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了。这个框架被称为 “领导梯队模型”。简化为“三级跳”,即一个人在层级上升时候三次能力变换。
第一级: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基层员工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但是一旦开始带团队,需要的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管理者,如果处处逞强“闪开,让我来”,不能真正发心去帮助下属成长,可能就会被挡在这个阶层,很难有突破。
这一级别的转变,从时间分配上的体现为:如何把注重事从放到人的身上,要花时间更多的帮助、鼓励下属上;并设计岗位和分配任务;定期考核;还要维护上级和同级关系。
第二级: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
管理者如果局限在工作本身,那么组织者就需要有战略思维。就是需要把眼光放开,注意到更大范围的事情上。
比如:未来趋势?潜在对手?和谁协作、拉谁入伙?
第三级:从“组织者”到“决策者”
决策者只有一个重点,就是判断。这个层级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水平,又和前两级完全不同,你关注的,应该是揣摩人心、局势和趋势。
他们会考虑很多,比如:做一件事,理论是对的,但是时机对不对?一个动作,效果是好的,但是间接效果呢?两件事情同时做,哪个才是重点?两方的意见都有道理,该怎么表态,才能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
到这个层面的领导者,有一个天然的宿命——及其孤独。别人都在行动,在提意见,只要做好自己的就行了,而决策者,要独自承担决策的后果和责任。这份压力,每人分担,业务处化解,必须一个人扛下来。
何谓商业三级跳?
如果人生三级跳是有关个人职场发展的总结,那么商业三级跳就是一个公司的发展路径了。任何事物都有起步、发展、高潮、衰落的过程。商业世界也同样符合这个规律。
如果一家公司可以持续经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这其中绝对不止是做对了一件事,借助同一个趋势,一定是完成了两次以上的能力切换,才能保持看似平滑的增长势头。
第一阶段:从0到1---从无到有的 创业阶段
这个时候公司最好的经营方式是啥?
四个字——精益试错。核心妙诀就是快,唯快不破,快速迭代。要创始人和团队,必须有创意、有拼劲,能玩命尝试各种机会,找到公司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1到N----复制和扩张的 发展阶段
这个时候公司的经营方式就要切换,追求标准化和一致性。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而只有一致性,最终才能复制和放大。
第三阶段:从N到N+1---转型阶段
当 经历到第二阶段,所有的复制和扩张都有极限,到了天花板,想要继续增长,就必须要转型。第三阶段企业的行为模式开始转变,从一路狂奔,变成跨界转型。
三个阶段,三种任务,那团队和领导人就需要有三种能力。只要团队能力发生了错配,就是更当前阶段不一致,公司就有危险。
错配,有两种,一种是超配,就是下一个阶段的人干上一阶段的活;还有一种是低配,就是第一阶段的创始人,把公司带到第二阶段,能力跟不上了。
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三种能力之间不断切换,迭代:探索能力、标准化能力和二次创业能力。
想想把 企业做大的企业家,想想他们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乘势而上嘛。马云是因为电子商务兴起,马化腾是因为互联网兴起,一旦选对了跑到,好像应该长到现在这么大。所谓“风来了,猪也能飞。”
但,问题是,为什么是他们,不是别人???
为什么他们能够跨越三个不同的阶段,甚至是跨越好几轮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直没有掉队?这背后,一定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禀赋、艰难、转型和承担。
所谓创业,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仅凭一个好主意就能走到底,而是一个不断自我修炼,不断自我突破一道道关口的过程。
总结一句话:命——弱者的借口;运——强者的谦辞。
一个人说自己命不好,借口而已。一个人说自己的成就,只是运气好,你千万别当真,这只是他谦虚而已。
听完这两段音频,我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学习,就是善用别人的智慧;借用苏格拉底的话:我比别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