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离”期,更要在一起
武汉确诊病例持续几天个位数。援汉医护人员挥泪告别战“疫”现场,感动了不少人。
为了这一场疫情,这些不曾相识的汉外人员与武汉人民战斗在一起,不是此中人,难解此中味。因为在一起,所以,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建立起了深厚的、无法取代、也可能会终生铭记的感情。
谢谢他(她)们!
我的一位老同学,现在是一名在汉防疫志愿者。
在防疫隔离的这段日子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悄悄地拉了一个小群,互相安慰。
每天一早大,老同学都会在群里露一露脸。一边穿着装备,一边提醒大家:再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你们看我的防护服高端不高端?”他发了一张“全副武装”的照片。
大家纷纷点赞。
在特殊的时期,同学、亲友之间的感情反而日益加深。因为这是困难的时候,因为彼此有着既往的感情。
另一方面,从我老同学的眼里,我看到了疲惫,还有焦虑,而更多的则是坚定。
老同学的家属是一名医护人员。近两个月来,他的妻子一直在防疫前线,从来没有回过家。
“解决问题靠自己!”老同学一面在群里开玩笑,一面加入了志愿者。
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就跟我们一样,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与家里那位哪怕曾有过多少抵触和争吵,但相互的联系反而更多。
越是在灾难面前,我们越是能感觉到自己的无助与渺小;而越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越能从我们自己的内心里发现,对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温暖的正能量。
基于感情,依靠彼此,就不会有真正的隔离。
2.很遗憾的事情
很遗憾。事情不总是像上面所说的这样。就算世界充满了爱,在武汉,我所认识的更多的人在过去的50多天,完全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到接下来的人人自危,从足不出户,到几乎等于自我关禁闭,虽然,目前的疫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武汉的樱花逐渐开放,武汉的春天可能不至于完全错过,但是,全民焦虑,难以言喻的压抑,成为大多数人共同的感受。
胖三斤已经过时。真的就有一部份朋友是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天荒地老,难以在梦中到来,于是,只能在蜗居里兜圈子。
好多朋友表示:无聊到死。
你不得不承认的还有:
在这个看上去彼此联系极其紧密、实际相互疏离到相逢一笑宛如化妆舞会的年代,人人都不得不让自己常常被动地或自觉地“隔离”。
迎面走过来的那位同事,TA真的值得你信任吗?
生活中,关于你的流言,到底来自哪一位哥们儿或闺蜜?
你举起杯来与众人其乐融融,貌似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但转过身去,大家的表情是否还与面向你时一致?
你发出的求职信总是见不到回音;你曾经向你最信任的朋友、同学求助,但TA们又是怎样委婉地进行了拒绝?
你有没有几位曾经要好到穿一条裤子的朋友,然而,却不知什么道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再也不再联系?
就连多年的“知己”的朋友圈也对你设置了“不可见”权限?
在这些时候,我们总免不了、或许也需要想一个问题:
究竟要怎样,我们才能不被“隔离”?
3.是什么让你有所不同
大致应该从想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开始。
我的另一名在汉的朋友的隔离期就过得有些不大一样。
在当时武汉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疫情严重、欢聚过年时,她早早地把自己“关”了起来。
在疫情引起大家重视、焦虑感四处漫延时,她正在窗前静地泡茶。
在武汉人民群声讨伐,为“吹哨人”鸣不平的时候,以及以后的这一段时间里,她没有加入到众声喧哗之中。
因为,她没有空。
她在春节之前就早已经有了自己安静越冬的计划。
她自己说,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过这样一段难得的“闭关”时间了。
她不只是喜欢清静,事实上,她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在正常的情况下,时不时会在朋友圈晒一晒一树叶、一支梅、一湖水的人。
事实上,在过去的疫情期间,她像她往常一样,正沉浸在自己难得的读书时光里。
就像网上的那位在方舱中仍在阅读的安静小哥一样,在人们焦虑重重、苦熬难耐的时候,她竟浑然不觉。
4.记得随时为自己开辟一个空间
那个空间是你孤独时的陪伴,寂寞时的慰藉。
它能使你在悲喜交加时有所寄托,让你在升降沉浮之间获得平和。
那个空间不只是你真正释放、安放自我的领地,也会是你战胜困顿、焦虑——譬如这次疫情一样的难熬日子——休养的处所。
在那个空间里,有你需要的一切。
不合时宜地坚持读书,附庸风雅地坚持学琴,笨手笨脚地坚持摄影,哪怕不知学浅地坚持学写日记呢,它们都可能是你自我“隔离”的必备技能。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面。
认识自己,葆有自己,坚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努力地做回自己。
让风从头顶吹过,且随它吹过;让身边的人从身边走过,且随他们走去;用心且关注自己,只管做自己的事情。
它不但会让我们感觉到充实、平静,也会让我们战胜急躁、焦虑,甚至获得幸福及安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从此就将不会再被“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