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今天跟朋友聊天,聊到我们行业在这次疫情后的情况,感觉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在想真的有怎么大的改变吗?行业本质变了吗?商业模式变了吗?公司变了吗?产品变了吗?......我盘算着,这些都没有变,到底什么变了呢?我估摸着是人的心态变了,为什么心态会变化呢?

面临当前的挑战时,不同的人常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其本质其实是思维的不同。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基于他对客观事物的见识、理解与认知,并蕴含在为人处世、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的各项活动之中。

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维方式。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分享庄子的“道”,让我很有感触。

庄子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我们在人群中生活,面对未来不确定性,该如何去相处?

庄子的建议是先做到“外化”,再修练“内不化”。

  外化就是外在的言行与别人差不多,既不标新立异,也不愤世嫉俗。

  庄子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种鸟名为“意怠”,飞行时不领先也不落后,饮食时不先吃也不后吃,安全地处在中间位置。

更重要的是内不化,内心不动安如山,既然一切都在“道”里面,又何必随着外在的成败得失而陷于喜怒哀乐的情绪困扰?

庄子对生死,对无可奈何之事,是先了解再接受,继之以顺从与淡定,然后全盘超越,享受生命当下的美好。

  人生的种种,无论悲喜顺逆,最后难免都是“船过水无痕”。这时可以放旷慧眼、穿透表象,直观“道”之本体,见出一切变化都是“道”的姿态,最后以“达观”心态,将人生的烦恼与痛苦一一点化,成为连绵无尽的美好风光。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不过,它被现实捆住,飞不起来了。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

  庄子的“游心”即是“神游”,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无限的漫游和逍遥,是不受外物约束的,在精神世界中达到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从客观外在世界来说,人受到的限制无所不在,人被各种命运所左右和控制,或来自社会,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自身,可以说“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因此,人要在客观世界中摆脱来自各方面对自身行动和行为的限制,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却可以达到对一切限制的克服和解脱,可以从容游戏,可以无拘无束。

  这种“游心”不是“胡思乱想”“逃避现实”,更不是“精神胜利法”,而是让自我真正回到精神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回归现实,在疫情后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如果更看重当下的舒适,很可能会选择不行动,但是如果能够看到更长远未来的结果,则可能会选择当下的痛苦。

关注眼下的舒适还是长远的未来,不同的思维选择了不同的行为,最终会导致长期不同的结果。

有时候想做一件事,有人同时提出各种各样的困难,事情还没开始做,却已被自己吓得退缩放弃。

也有的人,仔细思考自己要做这件事情的根本理由是什么,一旦确定目标,再开始思考如何实现,然后是可能遇到的困难。

有了目标在前,虽有不同的困难,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不仅最终成功完成要做的事情,也常会有些新的突破和创新。

先确定目标,还是先提出困难,表面看只是思考的顺序不同,其实是思维逻辑导致的差异。

也许你会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但不要抱怨,仔细观察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究自己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毕竟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