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第一次的行家约见之后,我想以后要走上行家约见之路了,因为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一条最便捷有效的改变成长之路。
这次约见的是吕际罡,原定的主题是“确定求职目标,通过面试展现真实自我”。
对于这次约见,我的目标是:学会做一份稍高于自己真实水平的简历,以备遇到心仪岗位时投递,提高面试几率。见面之后,吕老师问了一些关于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他们需要的技能,对于这些我脑子中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无法用语言简单的表述。
整个面谈过程对于我而言,是比较痛苦的,因为思维和掌握知识完全不对等,无法很有效的交流沟通,我附和的多,有效反馈的少。整个过程,像是被脱光了摆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有一些不自然和尴尬,没有光鲜的工作过往,把自己失败的种种经历再晒一遍,但是我知道成长都是痛苦的,所以虽然这样,内心还是充满感激的。
由于我并没有充分了解目标岗位的职责、工作环境和上升空间等情况制定了目标,吕老师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尝试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
具体来说:从案例中思考失败的原因、养成思考领导决定背后原因的习惯、再加上风控思维。
针对我的情况给出了两个备选行动方案:
第一:适用于近期不换工作的前提下。
自己主动整理所在部门的流程文档,包括文字信息和流程图。一个月内完成,完成后再约见吕老师,那个时候再沟通遇到的问题和心理的变化。
这个方案考虑的是,通过主动做这件事,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更利于做好眼下的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且,吕老师预言,这件事完成之后,我有50%的可能不再想换工作。
第二:适用于准备马上换工作的场景。
首先,进行自身分析,包括工作技能分析(硬技能)、性格、思维方式(软技能)分析。想清楚自己跳槽的根本原因、和自己对新工作最关注的点什么。跳槽之后可能面临最极端失败(不能胜任新工作、回不去老工作)是什么,我应对的方法是什么?
其次,锁定目标公司和目标岗位的范围。比如针对我的定位,可以锁定天猫商户自运营和天猫代运营这种运营模式,岗位我锁定的是电商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
再次,对目标企业的招聘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梳理目标岗位和自己已有工作经历中相通的点,这些都需要先记录下来,再进行归纳整理,切记眼高手低。
最后,针对性的修改简历,准备面试。简历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是工作经历,写共性(目标岗位和已有工作经历中共性),原则是把工作成绩用数据展示出来,写出以往的显著业绩。
吕老师以自己多年HR和咨询行业积累的经验总结了社会招聘看重的4个要点:逻辑思维、思维方式、风控思维、主动学习力。
最后在分开之时,吕老师点出了我跳槽背后的根本问题:当下的工作找不到成就感,跳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惯性手段。真实的原因总是让人感到很沉重和痛苦,我想,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必须敢于承受,准备一个月后再约见吕老师,希望能进行深度的沟通,突然觉得约见1个行家10次,让自己的成长轨迹有迹可循,比不停的约见新行家,新主题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