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这三个字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全国各地有不少护国寺,就像鼓楼一样。而在北京说到护国寺,至少吃货们不会陌生。一般提到它,总是会说,“护国寺小吃”。“护国寺小吃”你可以经常在大街小巷看到,但这个“护国寺”,你有没有去过呢?

护国寺小吃店的总店,舒乙题字的牌匾
护国寺小吃以京味儿清真食品为主,比较出名的如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盐酥鸡等等,经常可以看到外卖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伍。
进去护国寺小吃店仍可以感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营食品店的风格,像稻香村、北京百货大楼一样,店员的装扮和风格经常会让我感觉穿越回幼年时的老家小城。
无奈主页君实在是个对吃没什么敏感的人,经常三过店门而不入,也就没什么好分享的,喜欢吃老北京小吃的,不妨去这家总店尝一尝。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北京凡是景点周边的居民区,都会有一些具有各自风格的小标识。比如景山周围的店铺门口都会有一个古朴的小牌子,写着“景山”二字。在护国寺周围,最常见的就是这样的小人书一样的漫画。
去护国寺,坐地铁四号线或六号线,到平安里站下车,四号线的B、C口,六号线的F口出来,往北走两分钟就到护国寺街西口。这一路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隐藏在门面旁边、配电箱旁边的这些画。画上都是老北京的民俗和日常生活及各个行当,完全是市井生活的写照。而护国寺小吃街本身算不上什么热门景点,这里的人多是过着普通的生活。一路走过去,画上的过去与街上的现时,一静一动,倒也有几分趣味。

都说老北京的味道现在不好找,但其实只要你耐心沉进去,你会发现在这些不算喧闹也不算僻静的地方,有一点别样的味道。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宗的“老北京”,但至少这样的环境,有一种生活的恬淡。
护国寺的绿化还是很不错,街两侧常有一人抱不过来的大树。夏季渐深,树荫下人们坐着发呆或聊天,汽车自行车电瓶车慢慢地挪动,店铺偶尔有吆喝声和说笑声,完全阻隔了不远处喧嚣匆忙的时代节奏,人们与生活相安无事。

护国寺街上有不少老四合院,独门独院的,两进三出的,也有一些是新盖的或是翻修的。这些新新旧旧的房子和沿街各种铺面融为一体,在路人和居民的来来往往中隐藏着面貌。然而屋檐上的茅草和院墙内外的树木,时刻在提醒着人们,这里的传统的气息。

如同正在迅速扩张和变化的北京,微观的一条小街也一样处处改变着容貌。众多的小吃店中,这家螺蛳粉的等位队伍名列前茅。仔细一看,兼售鲜花饼和云腿月饼——看来倒不一定是正宗的了。然而就如在山西会遇到很多广东香港的朋友一样,在北京,南方,尤其是西南的小吃似乎受到的追捧要盖过护国寺小吃。广西的朋友对北京的螺蛳粉分外挑剔,但仍不免呼朋唤友四处扫荡。这种古旧与现代,南与北,甜与辣的交融与互博,也许正是我们觉得有意思的“反差萌”。

从护国寺街走了多次,却始终没有见到护国寺的影子。开着手机地图转了又转,终于从一个三人宽的小巷子里,找到了护国寺的遗迹。
据说护国寺始建于元代,是脱克脱故宅。五六百年过去,明代称崇国寺,清代至今称护国寺,与当年盛极一时的隆福寺齐名。两寺一西一东,庙会热闹非凡。只是时过境迁,隆福寺现在虽然也是门可罗雀,至少曾经辉煌过,而护国寺,却只剩下一座金刚殿,隐没在楼宇之间。
小巷子里,金刚殿的侧门关着,门上贴着条说常有车进出请勿阻塞云云,两块铭牌告诉人们这里的往昔,而巷子里聊天的大妈们,或许早已将这个市级文物视为普通的一堵墙。

护国寺在街的中段,街的东口是梅兰芳故居,小小的一套四合院,下午四点就早早地关门谢客。眼看时间就要到了,不想浪费十块钱门票,只在门口匆匆拍了张照。梅兰芳先生的石膏像摆在兰竹菊环伺的影壁前,小院透着一股安宁。
再往东,过路口,就是定阜街,由西向东依次有庆王府和辅仁大学,最东侧就连着著名的恭王府,又是人流熙攘的所在。

而街的西口,就是热热闹闹的新街口南大街,地铁公交汽车,如任何一处北京的大街一样。从东到西,护国寺街似乎一条渐变的纽带,连着过往和现在,不喧嚣,不沉闷,就这样透着生活的味道。
西口的蓝色大牌匾下,有一家85°C,宣传的喇叭响个不停。坐在里面点一杯饮料避雨,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就好像时间在透过红框绿棱的窗户时,描成了墙上的市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