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在谈论孩子学习时,总会说“我家孩子做数学应用题总是粗心大意,其中一些简单的计算都会计算错,真可惜。”
其实那些家长没有看清孩子粗心大意背后的实质,粗心大意仅仅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实质是孩子的纯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好。
孩子的纯抽象思维能力为什么不够好 ,原因是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启蒙孩子数学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致。那些家长们在启蒙孩子数学时,太看重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太看重孩子数学的应用能力,从而错失了开启和提升孩子纯抽象思维的最佳启蒙期,致使孩子以后的纯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好,即使孩子以后很努力了,不再粗心大意了,孩子的纯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的也不是很大,因为最佳启蒙期一旦错过了就错了,是很难逆转的,有点提升也不会很大。
而孩子的应用能力是会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这多多少少可以弥补一下纯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而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试也大都是在考察孩子的应用能力,但如果孩子想在应试教育结束后取得大的研究成果却很难,哪怕是应用能力,最终也会受到纯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制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学霸,还有一些当年所谓的神童,他们后来却没有什么大成就的原因。
但,有的学霸,还有个别神童,在长大后却有很大成就,原因也在此,因为他们的纯抽象思维能力在很小时就得到很好的启蒙(当然也有极其个别的是自悟出来的),而应用能力也很好,比如欧拉、冯·诺依曼等就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不是学霸,也不是什么所谓的神童,他们长大后反而取得很大成就,原因也在此,当年他们的应用能力还不是很好,但纯抽象思维能力却非常好,但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的成绩是通过考试评价的,所以他们很难被人发现他们是很好的学生。但越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后劲越是十足,所以最终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
启蒙孩子数学时,要对孩子数学的应用能力有个足够认识。应用能力不是不重要,但在启蒙阶段,却不是最重要的,而往往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很多家长潜意识里都有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传统教育理念,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而这样的启蒙方法是很短视的。
在启蒙阶段,应该把启蒙的重点放在如何开启和提升孩子的纯抽象思维,孩子的大脑其实就是一台电脑,纯抽象思维是孩子的一种潜能,就像走路、说话一样的潜能,如果这种潜能没有得到最佳开启和提升,或开启和提升了一点点,就急着去应用,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还有些家长甚至错误的认为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不宜过度开发。孩子的纯抽象思维能力尽管开发,只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可以,循序渐进也只是为了取得更的启蒙效果,而不是为了防止过度开发,早在二百年前,德国大教育家卡尔·威特就已经证实了孩子大脑是可以尽管的开发。但有些家长的这个尽管开发,却开发错了对象,应该开发的是“潜能”,也就是纯抽象思维,而不是应用能力。
如果不能对应用能力及纯抽象思维有足够的认知,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数学启蒙的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