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0后,处于一个“该结婚或是已经剩下的年龄”不知道这种描述对不对,但我妈是这样认为的,她认为我的终身大事是她抹不掉的焦虑,她总说我是她失眠的根源。
刚接到我妈电话,她说我爸他俩来学校看我了,已经到学校门口了。“你宿舍这床真大,要是你有对象就好了,两个人睡正好,你得赶快结婚”。刚进来我妈就一句话甩过来,我:“妈,你又不是没来过我宿舍,又不是没见过我床,再说啦,我结婚了也不能在这睡啊,这是女生宿舍,只能女生在这住”。“那你也得结婚啊”。一句话把我噎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对于我妈妈的催婚,可以用两个词形容:随时随地、无时无刻。
我睡得晚的话,我妈会说“还不睡觉,整天熬夜也不知道在干啥,对象都没有还不早点睡”。我睡得早吧又会说“睡这么早,也不知道找人聊聊天,聊聊天看能找个对象不?”当然、像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这种好机会我妈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如果我挑食了或是剩饭了,又是一顿说,“你说你啊,还挑食还剩饭,你赶快找对象结婚去你婆婆家吧”常常让我觉的很无奈。
不只是我,我有很多朋友也是这样,面临着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逼问”:对象否?婚否?娃否?突然觉着催婚成了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有时候觉着结婚这事,其实和学生时代的考试一样。有些人会提前交卷,一旦出现第一个人,可能后面就会跟着“稀里糊涂”交卷的人,这就是“羊群效应”吧!它总会带给后交卷的人很大压力。亦如结婚,如果大部分人都这么干,那么你这个违背规律的少数派,是很难符合当今作为社会关系主流的邻里街坊评价尺度的。尤其当邻居家和你年龄相仿的孩子结婚了,这事会在你父辈的朋友圈迅速传播,孩子结了婚的邻居又开始操心你的大事,会“昂头挺胸”的问你父母: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对象能挣钱吗?最后父母会通过催婚,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查了一下资料,看到之前有一则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
突然想到了SKII的广告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其中有一位女性说:“我不想为结婚而结婚,那样我会不开心的。”不过最后片中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们表示理解。
其实结婚这事特别简单,主要遇到了对的人,不用催,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进入婚姻的殿堂。
最后,找了几条广告文案送给所有被催婚的90后。
“单身或脱单你来把控节奏
只因你不想被年龄定义人生”
“忘了年龄的数据
开始积攒历程吧
没有男票 总还有打折的机票”
“我又不和你结婚
你管我和谁结婚”
“听妈妈的话
妈妈却也不能帮你过一生”
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跳出社会对性别所安排好的角色
勇敢地作为一个“人”而活
而不仅仅是“男人”或者“女人”
“不要怕大龄晚婚
很多人婚后照样单身”
“要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不接受世俗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