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25 周四 多云 29-14度

今儿看新闻发现有个词"黄体破裂",好奇便收集了一点相关小知。

黄体为排卵后由卵泡迅速转变成的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LH(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称黄体。

卵巢黄体分泌黄体酮,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黄体酮作用主要为:
1.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为受精卵植入作好准备。受精卵植入后则使之产生胎盘,并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其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
2.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为产乳作准备。
3.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使精子不易穿透;大剂量时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产生抑制排卵作用。
4.可以抑制平滑肌收缩。


导致黄体破裂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一、自动破裂,正常情况下黄体内会有少量的出血,如果出血过多,就可能会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了自发性的破裂。也有人认为,血管黄体化期间如果出现功能不全,也容易发生黄体内的毛细血管出血,从而导致黄体破裂。
二、外力作用所导致的黄体破裂,一般情况下黄体会比较小,不会超过3cm,但个别的人黄体会长得比较大,这时黄体本身压力就比较大,在这个时间,如果下腹部受到撞击、剧烈的跳动、奔跑、用力咳嗽、解大便,造成腹压内突然升高,就有可能会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还有比较多见的情况是,在同房时,女性生殖器官会出现充血,肿胀,这时黄体内的张力也会增加,所以如果男方动作过于粗暴,就可能会导致女方,下腹部受到强烈的冲击,而导致黄体破裂。

一般黄体破裂会发生在月经的中后期时间,在月经来潮前的一周之内,如果突然发生下腹部的剧烈疼痛,这时候要注意排除是否是存在黄体破裂的可能,如果疼痛非常剧烈,建议还是及早到医院就诊,可以通过B超的检查,来看看是否有附件区的包块,盆腔是否有积液,如果这个时候积液比较多,也有可能是黄体破裂,造成的出血比较多,所以要及早地进行止血的治疗,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手术治疗。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