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心得体会

这两天看了哈佛大学幸福课以及成甲说书中关于如何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首先明确适度的压力对于人的韧性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大多数人估计还是像我一样压力过度了,给自己自己无缘无故找压力。(我记起朱光潜先生书里的一句话,他的外国导师交给他的一句重要人生道理:你以后的人生需要不断修行的就是掌握各个人生领域的度)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身体疾病,疾病又会反过来影响心理健康,进而产生压力的二次积累。这是一个负反馈的事情。那应该往哪里发力,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

哈佛幸福课的教授课堂上曾经说过他的同事做的研究,去找那些生活中取得成功,而且过着健康快乐生活的人,发现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他们每天都会把事情例行公事化,这方面他们是高手,就像《清单革命》里的清单一样,一条条列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例行公事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阶段性微调的,比如教授就讲了他自己做瑜伽从原来45分钟改为三次15分钟间断的训练。二、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恢复得很快,他们就像举重运动员一样,知道锻炼一会,休息一会,再锻炼一会,长此往复,每次举重的目标就会有提升,而且之间的成就感也会激励着自己把事情做好。作为反面例子的就是一个人刚开始健身很狂热,长时间不坚持,最后等到突然再次健身,容易产生肌肉拉伤的情况。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想着在某一天把自己囤的课集中攻破。

概而言之,他们的恢复有点像番茄工作法里的先集中精力工作,到点了给自己休息15分钟、45分钟甚至一小时,然后再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休息。稍微有点不同的是教授讲的是你要集中精力高质量工作,就像达到心流状态一样工作后,这个时间可能要超过2小时,而不是番茄工作法说的25分钟。同样恢复的方法按时间量度也分三类,像休息15分钟这样的,叫做小恢复,每天都在使用,如果这一周任务特别重,可以在周末抽出一天好好休息,睡个好觉啊,跑会步啊。这叫做周期休息。当然你也猜到了,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假期休息,给自己放个假,那几天把状态养好了,回来继续加油干。

so,成甲说书的那两本关于压力管理的书籍是怎么阐明应对压力的呢?这两本书叫《麦肯锡精英的思维习惯》和《抗压力》有趣的是都是日本人写的,日本在早年就已经进入高压力社会,不管是自杀率和压力指数都是世界前列,就专门有人研究如何抗压的。前者侧重从思维方法和认知教我们处理压力,后者更注重具体方法和技巧。先说技巧吧,《抗压力》这本书呢先让我们思考那些给我们带来压力的负面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常见的误区是坏的事情会带来坏的情绪,其实真相是这样的,在你接受到坏事情信息后到你负面情绪喷发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你处理的好,转变好思维不是不可能的。附言1    一般人都养成了思维定势,书中把这叫做“思维定势犬”比如忧虑犬啊,难为犬,咆哮犬啊,你要在大脑里把自身的正常状态与那条犬区分开来,首先去站在远处观察这条犬,第一步是做到和这条犬相处。但这远远不够,你接下来要积蓄正面情绪的力量,称之为:锻炼弹性肌肉。锻炼法则是提升自我效能,要想提升自我效能先测定自我效能,你要回答十个问题这里就不列举了,这里提升效能穿插几个小技巧 1、从做的事情中感受到成就感 2、如果1不行,那就找榜样,看看他是怎么自我赋能的,看看榜样是怎么考虑问题做事情的 3、求别人夸夸你,鼓励你,外界的鼓励也是正向的反馈 4、高压状态营造开心积极的氛围,比如庆祝party之类。锻炼弹性肌肉除了提升自我效能,还可以优先做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就像考试说的先做简单题目,顺手的题目最后再攻克难题)压力大免不了要向别人倾诉,这个人一定要懂你,不要随便拉一个人倾诉,收到了坏结果可别怪我。最后作者还建议做到经常怀感恩之心,比如写感恩日记,你愿意多花心思的还可以写感谢信,寄卡片。

好了你现在已经积蓄了正面情绪了,有实力去跟思维定势犬谈条件了。接下来就要去压倒它了。具体方法书中估计没说,但是结果是你必须在这次高压中痛苦地成长,学到东西。这里书中给了2个小技巧回顾自己的这次克服压力经历,用逆境叙事法:我碰到了什么什么事情很难啃,我当时焦虑不安,我想过放弃,想过............但是在关键的时刻,我用了方法123,或者我转变了看问题的方法123,最后我从低谷走出来了。说来说去有点像老套的名人讲述他们的心酸创业史,但是俯视整个过程,你是如何挣扎的,有助于你看清自己,毕竟:和你类似的困难和情景,大多数人一生都碰到过,真正区分人与人的是面对困难的反应模式和行动策略。

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你要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成一种使命,哈佛幸福课上也讲过,大部分人对工作的看法无非就3种: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是一个谋生和晋升获得名利的手段,工作是毕生的使命。而要做到把工作当成使命是非常难得,你得热爱而且包容你热爱的事情的不完美。具体过程中你要赋予你正在做的工作以崇高的意义,以使命感,否则倦怠和疑惑悄然造访。好比文中举的木匠的子“我在建一座大教堂,等建好了之后就会有很多信徒,上帝会很高兴”  附言2  我们很多人讨厌螺丝钉的生活也许就是因为感觉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吧,我的努力最后也不知道创造出了什么,如果你的目光能看到因为你的参与而产出的成果你会更有动力干下去。


不知道写到这里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每天给自己打鸡血吗?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出了问题都是我的错,我的责任,我要从自己身上改进。我想说这里的关键就是你要客观看待问题,是有自己的责任就不要推卸。还有就是你是否打心底里认同我能行,是我的错,要是嘴上说是我的错,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那也没啥用。能打一两月的鸡血不算什么,坚持打一年的鸡血就厉害了,能一辈子打鸡血励志的人,难道不觉得这个人很可爱吗。

而从认知思维上管理情绪和压力上,《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提出来心理韧性,注意啊这跟锻炼弹性肌肉可不一样,心理韧性要摒弃必须型思维方式“如果做不到我就....今天必须考试通过”试问要真做不到你又何以自处呢?无非是这几种后果,打击了自信心以后都变得颓废了,自己强行欺骗自己,在心里说要做到,转念就觉得自己说的是屁话,这就是做个样子还当真了,这些后果很难避免。作者建议要把绝对要求改为相对愿望:最好能做到一次过,最好能提前把它完成。你要有后手,有替补方案而不是盲目地破釜沉舟,真把自己当项羽了?扯远了,具体的转变思维作者分为5步。1、肯定你的愿望或者目标是有重要价值的2、要否定绝对化的要求,自己并不是总能每次都能做到3、考虑问题多种结果可能出现,确实可能有坏结果发生,不光有我自己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的原因4、现实地评价如果坏结果发生,会有什么后果,天不会塌下来,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5、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最好的结果,想各种办法把因为自己带来的损失弥补。这个并不是想尽办法给自己找借口推脱,而是一种客观、勇于任事的态度,相信有这种品质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远。


附言1:人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自己的情绪的,我记得老梁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机场候机时候被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溅到西装上,当时就要发作,突然老板来电,立马口气和心态就变了一个人。有说有笑的,不要给自己找理由说自控力差,你是可以做到的。                                                               附言2:老实说你很讨厌一项工作,想通过赋予重大意义来找寻使命很难很难。你强行把做一件事情赋予重大意义,如果内心是抗拒的,最后你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要找到你打心底里的热爱在哪里。这里面提一下我在分答听成甲老师讲兴趣爱好。他说: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我们要找到自己兴趣的那个点,从这个点开始干,单点突破。一种是说干一行爱一行,等你获得了成就获得了认可你就会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成甲的观点是两个应该结合起来,先找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找到了之后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做好,中间可能会有无数波折等着你,但是不要放弃积累。

如果有什么批评建议和补充欢迎加我微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假如没有热爱,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热爱,反映一个人的政治觉悟,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
    管文宁阅读 3,666评论 0 0
  • 一眨眼就2017年了,我大二了,也已经20了,突然之间就觉得自己长大了,回家跟我哥一块儿出去吃饭,我哥盯着我...
    鸾雨烟阅读 1,4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