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说到,我在给幼儿园小朋友上的第一次课上就闹了个笑话,之后暗下决心要学好泰语,虽然学习泰语与教授汉语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一些媒介语还是很必要的。除了给幼儿园小朋友上课,我还给老师们上课。是小班制,校长把60多位老师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个小组4-5个人。每个小组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年长的年轻的,活泼的严肃的,认真的随意的。虽然他们都是老师,但是当他们作为一个学生来学习的时候,也就真的跟那些小孩子一样,让老师头疼。
记住老师们的名字
泰国人的名字很长,而且很拗口,我总是记不住。不过幸好他们都有一个小名,日常的生活中只要不是太正式的场合他们也都是使用这个小名。泰语中对这个名字的解释也很有意思,我们说的大名,也就是全称,他们泰语叫“真名”;小名泰语的字面意思是“玩儿名”也就是叫着玩儿的名字。第一天给老师们上课的任务就是记住他们的“玩儿名”。他们的小名一般都会有英语对应,虽然音调不太一样,但至少能看得懂。我在花名册上记下他们的名字、班级、上课时间,努力的把名字和模样对应,在课堂互动的时候也刻意的去叫他们的名字。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我能记住大部分老师的名字,平日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也都能喊出来了。看得出来,老师们被我能记住他们的名字而开心,还夸我说真棒,记得快。
学了就用,记得最快
之前在北京培训时使用的教材是《实用泰语入门》,学了基本的辅音元音和发音书写规则,还有简单的对话。当时由于学的时间太短了,每周也只有一节课,再加上懒惰,学的很是敷衍。辅音元音都记不全,发音也奇奇怪怪的。为了应付考试而背的对话更是再去泰国之前就已还给了老师。去泰国的时候,我带了这本书过去,把元音辅音又重新学了一下,找泰国老师教我念,发音总算是标准了些。但是由于实在是太多,辅音44个,元音21个,一些字母又长得太相似,无法分辨,最终还是没能记全。但我的口语却是提高了不少,基本是靠语音记住了新的单词和句子,也没怎么复习过。大概三个月吧,我就能和泰国同事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了,之后的阶段一直在进步直至两年后自认为能比较流利的跟泰国人沟通,有时候甚至可以假装泰国人。但是我觉得,我的泰语进步最快的阶段就是前三个月,进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语言环境,这点很好理解,每天听到的说到的都是泰语,怎么着也会学会几句。但是并不是说有了这个语言环境就能说好,有的人在泰国呆的时间比我都长,也还是不会说;2、积极吸收,如果你只是被动的学,别人教一句你学一句,那你学会的东西就是很有限的。要学会举一反三,尽可能的多学句型而不仅仅是一个句子;3、要反思,要比较,每种语言都有它的文化内涵在里面,通过对某些东西的描述你就能感受到对它所蕴含的的文化背景。我在学习到一个新的单词的时候总是会想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汉语是怎么说的,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还是不同的地方。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提出的“民族性概念”的思想,就是说“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别国的教育时一定要根植于它本身的土壤中并于他们所以来的条件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虽然他提的是教育,但我认为语言的学习也是类似的。)而有了这样的经验,我自己在教给学生汉语的时候也会比较注重解释一下某些词语背后所蕴含的的内容,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说话方式等等。
扯得有点远了,除了这些我想比较重要的就是不害羞,多说多练。我那时候基本是逢人就聊,学校老师、出租车司机、楼下咖啡厅老板、7-11营业员等等,泰国人民真的是太善良太可爱,都是很热情很真诚的教我。
以上这些算是对学习泰语的一些小建议吧,不过要说明的是,我读写能力很差,只能看一些很简单的句子,拼读能力也不好。等有机会再好好学一下吧,虽然也许很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