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参加一个会议,会上听到一家做铜加工的企业交流企业经营情况,当前铜加工产业整体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这家铜企业今年勉强能实现盈利,而这还是靠着母公司上市公司的支持,如果真的是完全的独立核算,应该还是亏本的。
后来我也了解他们这个二期项目当时投资决策的情况,这个行业是个重资产投资的行业,二期项目总投资近2-3亿元。铜加工企业向上游采购都是全款,铜价还有非常大的波动,但是向下游线缆企业销售,也有少量的账期,铜加工企业只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
应该说,这不是一个很友好的产业,就跟航空公司一样,市场难以做到差异化,受到的管制又太多。作为采购方,却面对的是波音、空客这样的强势卖家,选择余地几乎没有。
据这家企业负责人介绍,在当时二期项目投资决策的时候,总部很多人对新上项目持反对意见,主要原因是国内当时铜加工产能已经严重饱和,铜加工产业相比于其他行业产品差异化不大,竞争会非常的激烈,这也是为什么常州金源、南京华新等国外投资者纷纷抛售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尽管如此,该项目还是在主要领导者的强硬坚持下依然上了。
听到这家企业的情况,我突然想起一个词叫“挖土机前捡硬币”,这是著名的风险控制专家塔勒布对于一些看上去比较好,但是实际上蕴藏着重大隐患投资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而这样的风险也称之为“非对称风险”。为了赚取一点小钱,面临着重大风险,其实是一个极为得不偿失的决策。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决策行为呢,产生这样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称,决策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假如决策失败自身承担的风险很小或者没有责任。
有必要再介绍这家企业的背景,这家企业是一家国有企业。由此可以推理出,当时在众多人的普遍反对声中为什么坚持要新上该项目,还是出于政绩观的考虑,反正决策失败了不会掏自己口袋里的钱,这样投资达数亿的项目就这么仓促的决定了。
而塔勒布也提出了针对“非对称风险”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采用“利益攸关”原则,要躬身入。一个人只有真正投入成本、承担风险,才能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他的意见才值得被重视。
实际上,“利益攸关”不仅仅是一项风险规避原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和决策工具。国内的天使投资人江南愤青说,他在投项目的时候,要求创业者必须自己付出相应的成本,例如接受远低于市场水平的薪资、忍受很差的办公环境、承担各种资金缺口带来的潜在风险等等,不愿付出这些成本的创业者不值得投资。这其实就是用“利益攸关”原则来筛选创业者,过滤掉那些只想吃肉不愿挨打的投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