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号称唐宋八家之一韩愈的名篇《马说》中脍炙人口的佳句。
在风云争霸的三国时代,良将谋士如星河般耀眼灿烂,不论是蜀主刘备、汉相曹操还是江东孙郞之所以能够成就王图霸业,不但与他们的雄图大略有关,而且少不了有众多谋士武将的鼎力辅佐,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成就王图霸业还得靠集体的力量。
三国谋士众多,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其中尤其以诸葛亮的智慧最为耀眼。那么诸葛亮这匹千里马之所以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发现他的伯乐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前为刘备所用,后效力曹操阵营的徐庶。
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特别地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地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非常精通。
公元192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好友石韬南下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二人惺惺相惜,关系非常友好。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驻扎新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而前往投奔刘备。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为曹操所败,徐庶母亲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所虏,曹操以此相威胁,要是不到自己这边来效力就斩杀其母,徐庶不得不含泪辞别刘备,前去许昌投奔既讨厌又可恨的曹操。临行之际,仿佛失去了臂膀的刘备凄凄惶惶地为徐庶送行。徐庶很是同情刘备的遭遇,但因母亲在曹操手中又无可奈何,只得向刘备推荐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说自己的才能比起诸葛孔明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从此诸葛亮便登上了三国历史的舞台,千里马算是遇到了伯乐。刘备三去隆中,纵使关羽、张飞二人横加阻拦也阻止不了刘备朝求贤若渴的决心。
刘备风雨无阻的求贤决心打动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主仆二人促膝长谈,纵论天下大势,最终确定三分天下的建国方略。刘备从此算是彻底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不用再像一只只无头苍蝇那样今天投奔袁绍明天投奔曹操,心中虽有振兴汉室的远大理想,却又找不到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子。
刘备在与曹操的对决中边打边退吞并各种地方势力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来到四川建起了自己长期的革命根据地,养精蓄锐,再行北伐中原,重振汉室的人生夙愿。
刘备最终是否实现平生所愿暂且不表,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刘备要是没有徐庶推荐的诸葛亮的鼎力相助,三国的历史一定会重新改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徐庶呢?到了曹操阵营后兑现当初他离开刘备时的承诺,终生没有给曹操献出一条计策,虽然曹操待他不薄,许以高官厚禄,官拜右中郞将、御史中丞。但徐庶不为所动,曹操也拿他没有办法,毕竟徐庶不像自以为是的杨修那样讨厌,曹操没有理由对徐庶痛下杀手。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途中听闻徐庶在曹操手下官职不高,由衷地发出感叹:难道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呢?这是诸葛亮对好友加发现人才的伯乐徐庶才能由衷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