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定位呢?
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
用户的心智又是什么?
用户心智有三个特点:
第一,每一个产品类别中,用户只会记住很少一部分的产品。在这里,《定位》用阶梯来对用户的心智进行比喻,即处于阶梯最上层的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地位越高,而选择这类品牌的概率也会更大。通常情况下,位于最上层的两个品牌以下的,客户选择的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第二,认知固化。这里,《定位》提出,不要去改变用户长期以来对产品对品牌的已有认知,那是不现实不理智的。
第三,容易受到信息干扰变得混乱。从心智的时间属性来看,一旦受到其他信息干扰,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会变得混乱,甚至将品牌遗忘。
如何进行定位呢?
书中提到的定位四步法: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企业究竟要怎么做?
第一,树立领先地位。其实,利用这种思路的企业不再少数。相信大家在一些广告中都曾听过“中国领导品牌XX”等广告语。我们在品牌策划时,也会喜欢用“第一”“龙头”等词汇对企业进行包装。这种定位屡试不爽,原因在于其切中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面对错综复杂的产品(大宗商品除外),消费者不愿意耗费大量的选择成本,一般都会随大流,选择领导品牌。
第二,借助权威。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抱大腿。让专家背书、请明星代言,利用人们喜欢听信权威的心理。比如,加多宝推出 “凉茶传人”的广告片,就是借助“凉茶传人”王健仪的权威身份,重塑自身正宗凉茶的身份。而公关从业人员一定也不会感到陌生,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为企业做背书。
第三,简单重复。一旦找准了产品的定位,就需要简单直接,重复持续地展开品牌营销。过去了近20年,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估计仍然萦绕在大多数的脑海中。这句广告语很简单,但简单是为了对抗复杂的干扰,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用户的心智。重复,是为了对抗记忆的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