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这些,你的阅读会更有效

01

几个星期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我说我要一个星期读一本书。我深知,对于网上那些晒一年读上百余本的来说,这简直是小case。

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能够轻松的完成这个任务。

事实是,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的计划并没有执行完。

02

计划执行剪影:

第一周:李笑来老师的《财务自由之路》,按时完成,还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不过这里面其实有作弊的嫌疑,实际上在开始的一个星期已经看了快一半内容了。

第二周: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这是作者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指南。介绍了作者本人如何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年战胜市场,也是他的选股回忆录。

我可能有点太过于高估自己了,我以为我可以一个星期在工作之余看完这本书,事实并非如此。

我从上周一开始阅读此书,对于这种内容丰富的书,快速阅读是不起作用的。

很多地方得做笔记,看到作者分析市盈率,市净率等相关内容时,我会把自己证券账户中的自选股拿出来分析一番,看到作者的选股标准时,也会选一些白马股来比对一番。

03

在制定这个计划之前,我阅读过《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中有说到各种阅读方法,比如快速阅读,精读,有选择的读自己认为有用的,阅读方法知道不少,真正在用的时候还得结合实际。

我也时常看一些阅读大咖,比如一年阅读上百本书,我以为我可以一周一本书,但是现在看来我的这个想法存在对阅读的认识不足。

04

我想在阅读时,我们必须有几个需要想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要阅读一本书?

读一本书之前,要知道为什么要读,想从这本书学到什么,我们肯定得带有目的性。

否则花了时间,看了很多书,却不知道看了些什么,啥也没学到,只是单纯的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跃。

用什么方法来阅读?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快速阅读,精读,主题阅读……也有很多相应的文章,对些阅读方法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选择了一种合适的方法阅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阅读之后得到了什么?怎么量化?

比如我们在学校里,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学生参加考试获得成绩就是一个知识输出的量化的过程,可以清楚的知道知识掌握得如何。

阅读也一样,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书,或者你说你就是喜欢看书,那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想真正的通过阅读让自己学到点什么,那就需要以后量化的工具。

那么阅读可以量化吗?当然可以,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量化阅读效果的方法,通过写作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让输入变为输出。

05

通过对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我才知道阅读是绝不能简单粗暴的以数量来定目标的,但凡一个星期几本书都是不现实的。

你得看是什么书,如果是简单的工具书可能知道星期看基本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本有深度需要思考的书,一个星期能看完也是有难度的。

在阅读之前,先问一下上面几个问题,阅读才会更有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