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于二十五日举行,10年前的安徽“零分考生”徐孟南参加了人生第二次高考。
十年前,如螳螂一般的徐孟南试图高高地举起自己略带锋芒的螳臂挡住面向自己开来的高考大车。毫无意外,他失败了。
如今,他选择不再和高考大车相向而行,而是同辙向前时,已是飘逝了十年光阴的老考生。在这个年纪继续高考的他的同龄人,却在事业、婚姻等跟随年纪而来的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万花筒里寻找他们的世界。通过参加高考来抵御疲乏的生活,我想对于徐孟南来讲,同样是螳臂当车之举。只是这次这只“螳螂”变得理性而成熟了,他能预料到结局并能承受结局。
天性聪慧的徐孟南本不该如此命运。本腼腆老实的他由于某个不成熟的下午看了韩寒的《通稿2003》之后变得激进了许多,但在后来的他看来是“陷入了一场骗局,思想一直在被禁锢着”。若是他透过十年的迷雾,看见韩寒微博里“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等言论,说不定当年的偏执少年会圆滑很多,方能够与世事迂回。
粗略地思考一下:高考如果绝对公平,为什么要时不时进行高考改革?高考只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概念,它只是如万泥般复杂的社会里的一根吊线,不可能解决所有社会凝固的问题,实现所有人认为的公平。
曾经的高考不是徐孟南一个人曾经抗拒的,在这个大问题里有国家政府的努力,有教育家的浴血奋战,有普通大众的献计献策。而如今的高考体制已经如绝大多数人所言:是在往正确方向走。回头看看,在如此恢宏庞大的变革当中,徐生的抗拒起了多大的作用呢?他的零分举动不是向制度开炮,更多的而是向自己开刀。料想聪明的他为什么不能先按部就班爬到社会规则制定的那一高塔,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再践行自己的想法呢?
年轻的热血不能如浪潮一样扑到礁石上等待冷却,这样的青春不值得一过。如果一个人笃定要像大多数人一样活,那么激进的想法可以保留,但务必完善考虑其机会成本,单纯为煽动的想法而抛却现实着实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新颖的思想跌入我们大脑之时,请多让自己按惯性多飞一会儿。
最后,我不经想起了钱钟书的一句话:“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三十岁犹狂是没有头脑”。这么一做减法,倒是刚好十年。遗憾的人生是别人的唾沫星子喷出来的,徐孟南心中当然很难说没有过后悔,会真的“还好”,会相信经历过高考过得生活未必是他喜欢的。但他现在犹然有了一个理性成年人的笃定与自信。
看着网上他那张穿着黑白相间卫衣照片里脸上坦然的笑容,我一刹那间仿佛看见了无数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