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小六
我的问题:
1、这是什么法?
2、怎么提高阅读效率?
3、如何转为输出?
彭小六的“法”:
1、知道阅读的本质,习惯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的本质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自己的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拆分一下:时间,理解力,行动
那么先了解大脑,顺应大脑的喜好,先培养感官兴趣,再培养学习兴趣。
换句话说,先找兴趣行动起来,再找方法坚持下去,最后再想着升级迭代!
2、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
碎片阅读
是从公众号是找概念,积累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提炼,连接,熟练。
把概念变成自己的内容。
快速阅读
是从书本在找概念,“因概扫切复”——提问、预习(看目录、序言)、扫读(快速化重点)、切重点、复习(重读2~3遍)
利用9宫格笔记法,每本书预习阶段提3个问题找九个概念解决3个问题,弄懂,吃透。
主题阅读
是用一个主题的内容弄懂一个概念。
三种方式:
碎弹式:用3~10篇碎片化的文章,整合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爆破弹式:建立书单3~20本,在书中找解决方案,快速阅读,切重点。解决问题。
核弹式:时间积累,十年磨一剑
深度阅读
是以理解为核心,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也不是长时间的反复读。“练兵场”——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
理解,深度思考,类似成甲说的寻找边界知识、底层思维之间的联接,将多个思维模型应用到同一问题,(与一个思维模型用到多处一个道理)从而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决策的成功率。
3、读书笔记很关键
笔记:标记—收集—整理—建立个人图书馆—输出—应用
笔记是阅读的精华,也是阅读的成果。
延伸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卡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笔记阅读法。
真正让阅读产生效能的就是笔记!
4、阅读与变现
把一本书变成一堂课,把一个概念和生活应用尽可能连接,这样才能把一个概念讲得透彻。
还要有用户思维,个人品牌战略,模仿应用。
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动力。
比较流行的说法:“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无论现在是不是风口,阅读总是没错的,高质量的输出永远好用。
问题的答案:
1:即是读书法,也是输入法,还是输出法。
2:“应该少切腹”。
3:多读书,精进笔记,不忘初心。
问题解决了。我要解决一下我的睡眠!
下一本书《睡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