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好“显形剂”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

     作风建设没有过去式也没有完成式。新时期“四风”问题呈现出隐形变异的新特点,穿上了多层“隐身衣”,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面对“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我们要聚焦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设等调制好“显形剂”,让“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无处藏身,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精准识别“四风”异变新表现,为“显形剂”找准靶向当下形式主义变异出新花样。一些地方存在以“工作留痕 ”“资料痕迹管理”替代实际工作的现象,这不仅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会无意义地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削弱干部的干事势头与冲劲。作风问题还呈现出高度的隐蔽性,如有些干部对待群众,表面上热情接待,实际上却对群众诉求不上心。走访群众时,“村委办公室”一进,一次走访便到此结束,与群众之间始终保持“距离”。一些干部错误理解“公权不涉私”,面对村民间的“私事”,依赖村民“自洽自商”,而将自己完美隐身。除此之外,违规吃喝转入更为隐蔽的场所,通过电子红包、“差旅费报销”等方式进行,手段更加隐蔽,监管难度加大。只有精准识别这些隐形变异的新表现,才能为调制“显形剂”找准靶向,精准施策。

     聚焦思想教育增强“显形剂”的渗透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要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必须强化思想教育,从根源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会等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交流研讨、案例分享、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四风”问题的危害性。加强警示教育、党纪教育,以典型案例为镜,让党员干部“照镜子”自省自纠,学以明纪法、知敬畏、守底线,让党员干部在案例学习中增强思想意识,提高政治觉悟,提升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带头辐射作用,带动群众学理论、明事理,保持对党和国家的高度忠诚,强化群众政治意识,加强思想教育“显形剂”的渗透力。

     筑强制度建设堡垒,提升“显形剂”的持久性完善的制度是遏制“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织密监督网,实现对党员干部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充分发挥“谈心谈话”制度作用,贴近党员干部,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及时扑灭出现的思想问题苗头,落实清单责任机制,对干部思想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和纠正“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同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息事宁人、重拿轻放,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现象。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鉴别能力。群众是干部作风的直接作用对象,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激励体制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制度建设“显形剂”的持久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