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是一本能提升你生活质量,提高你工作效率,让你获得幸福人生的书;这是一本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书。这本书在掌握人性,巧妙地化解我们的性格缺陷上面,有很好的见解。
今天笔记来自解读人尹志豪所带来的解析。
精要注意的核心思维模式
书中告诉我们,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模式就是: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1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和任务要去做,太多的信息要去了解,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渐渐的“时间”变成了我们最稀缺的资源。
2所以我们应该养成一种新的自律习惯,建立一个新原则“更少,但更好!”
3精要主义的目的,不是如何去完成更多的事,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
4要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安排,从而达到个人贡献的最大化。
我们人生的梳理就像是整理自己的衣柜。想象一下,今天要出门了,当你打开衣柜,衣服这么多应该穿哪一件呢?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总是抱怨说“我的衣柜总是不够用。”因为你的衣物太多了,就算给你增加空间也很快被塞满,但是总觉得还是缺少那么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但是就算给你增加一倍的工作时间,还是会觉得很多事情忙不完,甚至可能还是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满意,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精要主义者的养成步骤
第一步是探索,探索就是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这时候我们就要问问自己里面有多少衣服自己没有穿过了?区分你的衣柜里有多少根本不会去穿的衣服还有你经常穿的和比较好看的少数。
我们不要问自己“这件衣服以后会不会穿?”,而是要问自己“穿这件衣服的频率高么?”也就是能为自己做出多少的贡献。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做事或努力的时候,不要问自己“我应不应该去做?”而是要问自己“我这么做了以后,对我实现自己更长远的目标有多少帮助?”渐渐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清晰。
一位合格的精要主义者,会先去弄清楚,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并且在要去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先去慎重地探索更多的选项,来确保自己即将要去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不是什么都要,或是什么都要去做。
我们不是要去做更多的事,而是应该去放弃大多数不必要的事,找出个人贡献最大化的地方。现代人最难的,不是要去做什么,而是坚持不要去做什么。
第二步是排除,排除就是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当我们选择一堆穿了不多的衣物后,会舍不得把它们扔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会高估已经拥有物品的价值,所以如果一个对你来说无意义的物品,其实它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就像如果一件新的衣服,你买来一年内都没有怎么穿过它,那你之后穿它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干脆选择捐掉,让它找到更适合用它的人吧。
可能你一开始还是会舍不得,但是当你真的处理掉以后,自己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并且在你下次再打算购置衣物的时候,你会更加谨慎的考虑买了以后会不会闲置处理掉。所以,有的时候不是“有舍才有得”,而是“舍了之后,不敢再乱得”。
在很多时候,勇敢地说“不”,才是最明智的决定。淘汰对你来说“非精要之事”,不仅是你心智的锻炼,也是情感的训练。如果你不做决定,不去拒绝,不去舍弃,就等于是把做决定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而精要主义就是你拿回掌控权的第一步。
第三步是执行,执行就是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下定决心的事情想要去落实,就需要有个简单明确的步骤,让这些事情很容易做得到。
比如你可以找一个大的袋子,打包整理好,再去安排好处理的途径和时间,给自己定下明确的流程,这样也就可以很快处理掉了。
在实际的人生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更复杂的事情,自己的规划往往会被其他人要求的紧急事情打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个人高效的能力,也就是要尽快提升你工作的效率,完成任务的速度和产出质量,这样的话,一方面你才有更好的筹码去和老板沟通谈判,来尽量减少将来这种临急的情况发生;另外一方面,当你更加高效的时候,才有能力规划出更有弹性的工作时间段安排。
精要主义告诉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正确的少数事情”上。这不是一种消极的断舍离状态,而是找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人才能更加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