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口号变了无数个,观念越来越新潮,打工的还在打工,种地的还在种地。
今天我们来细细探讨下旅游如何能真正落地乡村,为当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
比如周边有著名景点,或者现在各省都在大力推广的特色小镇,在以往,除了房价、物价和GPD提高了以外,基本上跟我等PI民没啥关系,但是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现在它们都是什么运营方式啊,观光为主对吧?到了目的地,导游一扯嗓子,游客就跟下饺子似的从大巴车上下来,咔咔咔拍照发朋友圈,然后进“特产店”逛一圈,再好点就是各个消费项目走一遍,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我们称之为“打卡式”旅游。
作为一个当地人,此情此景真是看在眼里,疼(xiao)在心里啊,这些人干嘛来了,我们家后山上随便一个山头都比这儿漂亮;哎呀,吃的那是啥呀,还不如我媳妇儿闭着眼做的好吃呢;当地特产?这不那个XX塑料厂做的手串吗?哇塞,骑个马50块,还是按圈儿算的。。。
但是如果一个朋友来我们当地做客,你会怎么招待他?看人头、住酒店、买特产?显然不是,当然景点还是要去看看的,毕竟名声在外嘛,但肯定不会浪费太多精力,我们帮朋友挑一个人少好玩儿的时间应该不是难事吧。想骑马?我二大爷可是个好骑手,不但能骑,还能教呢,咱不按圈儿算,拉出来骑到你吐为止。吃饭咱就在家吃最当地的菜,酒足饭饱,在院子里喝喝茶,跟朋友讲讲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趣事,晚上休息就住在家里了,收拾一间客房出来,摆点儿文艺品,干干净净的,怎么也比酒店住的舒服吧。走的时候给朋友带点儿真正的家乡特产,虽然钱不多,但也独一无二。
假设我们把“朋友”换为游客,试问这种体验有哪家旅行社可以做出来?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情景设计,依托景区的知名度,将一部分客流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客户,提供更深度的体验、玩法,发挥我们当地人的优势,那些在我们眼里一文不值的了解,也许对游客来说就有着莫大的吸引和帮助。
那对于旅游业相对落后的区域该怎么做呢?
要知道去乡村旅游的游客属于什么类别,大多是城市群体,在大城市待久了,厌烦了钢筋水泥霓虹灯,来到乡村如果还是富丽堂皇的小别墅,规划完善的度假村,油漆还没干透的古建筑,那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我们要找到游客的最终需求,他们希望放松心情、回归自然、远离喧闹。
基于此,我们来设计服务,比如临海的村镇带游客打鱼抓蟹,临山的村镇带游客采摘踏青,啥都没有的村镇我们让游客自建木屋,反正游客要的是放松,要的是自然,要的是安静,乡村天然具备这些条件,只要我们的玩法能让游客开心,能让游客融入当地,不觉得无聊就可以了。
旅行中涉及的方面很多,住、行、食、游、玩、购,在一二线城市,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巨头的存在,而且提供服务的大多是商家,跟我们老百姓没啥关系,随着人们旅行越来越倾向自由行,越来越迷信出境游,以体验为唯一评价标准,那中国41636个乡镇,就没有几个可以让城里人放松身心的地方?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事情没有一个商业机构可以做好,因为它需要千千万万当地人的参与,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我要想的就是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这个供需问题。
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让当地人自己可以发布资源的平台,我们帮助他们利用资源、策划玩法、拓展收入渠道,用互联网的方式推广产品,让城市群体有更多的旅行选择,让游客有更深度的旅行体验,滴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airbnb改变了人们的住宿方式,那谁会改变人们的旅行方式呢?一定是当地人,唯一可以满足“体验”二字的服务提供者,也是共享经济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原文出处:悟空帮旅行(http://www.wuko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