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带你领略一部电影,从此不用担心逼格不够。
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述一部被低估的电影——《投名状》。
10年前,一部由擅长拍文戏的导演陈可辛导演的武打历史电影《投名状》在中国内地上映。这是一部帅哥美女云集的电影,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悉数登场。同年,《投名状》获得第45届金马奖最佳导演(陈可辛)以及最佳剧情片两项大奖,同时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投名状》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该片以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展现了庞青云(李连杰饰)、赵二虎(刘德华饰)、姜午阳(金城武饰)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仇纠葛。
影片分两条线展开,一条主线是仕途线,一条次线是感情线。
影片的开始便是别开生面的“床戏”,装死逃生的庞青云(李连杰)碰到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两人干柴烈火,一夜风流。庞青云却不知道莲生竟是未来的二弟(刘德华)的妻子,他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饰)带回村,才发现原来莲生是二虎的妻子。二虎和三弟带领兄弟们劫抢官银,导致官府半夜报复。大哥乘机鼓动大家参加军队赚来军饷粮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连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这是一部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电影。但也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电影。过程与结果,谁更重要?是否可以为了达到神圣的目的而采用卑劣的手段?
其实,当一个真正神圣的目的需要人使用极端卑劣手段才能实现的时候,悲剧便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人根本无法合理回答的永远Dilemma。
李连杰饰演的大哥,随着权力与野心的日益膨胀,开始变得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他为了拿下舒城,让士兵们打人海战,明知是送人上鬼门关也要咬紧牙关鼓励将士们拼命;他为了攻克苏州,可以向昔日死敌借粮,用城破后百姓安危作为交换筹码;他为了节粮备战,可以乱箭射死手无寸铁的俘虏;他为了仕途通顺,兄弟的性命也可双手奉上。
只因为,大哥心里一直有个神圣的终极目标:为了天下太平,为了所有人不再饱尝战乱之苦。他利用这个神圣的目标给所有残忍、卑劣的过程贴上了道德的标签。
过程的残酷是可见的,是可以定性的必然;而目的的神圣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它的达成除了人的努力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运气。人力之外的这些不定因素有时会主导整个事态的进程,造成很多事与愿违的遗憾,让曾经的牺牲、残忍、隐忍变得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当初行为的起点是否神圣就变得极不可靠,因为目的的神圣性只能用结果来衡量,结果没有了,就只剩过程的残酷。
《投名状》突出的是庞青云行事的冷血残酷,对应的是他经验不足举事失败的结局,电影只给了这个反角有限的正面形象,依然最终回避了矛盾的源头:庞的天下大业倘若成功,他的是非功过又该怎么评判?
在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目的与过程,哪个更为重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看看现实世界中的极端例子答案便可一目了然。穆斯林极端分子的自杀式恐怖活动,全都打着神圣目的的幌子来为残忍肮脏的手段文过饰非;美国入侵伊拉克,也是为了看不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证实自己侵略行为的合理性。从本质上说,目的的神圣性合理性其实根本无法证明,至少并不存在一个合理的机制来系统性的有效证明,大多数情况下,运气这个因素更是主导,用一个近乎随机的结果来证明所谓的神圣目的,实在难逃无赖的嫌疑。从这个角度上说,手段,或者过程,才是可以为整个事件定性的最终标准。所谓的目的再高尚,也抵不过过程的血腥残暴。除了上帝天神,世人谁有资格用别人的性命来作自己大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