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说:“人生在世,就是有时笑笑人
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放入糖就是甜的,放入
药就是苦的,这痛苦和快乐都来源于我们的内
心。
有时,我们需要用“有色眼镜”来看看这个世
界:心中有苦,便时时饱受煎熬;笑口常开,
则处处山清水秀。
如果你有笑对人生的能力,那你也会拥有享受
人生的权利。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
不秉烛游!”
人生千难万难,不妨一笑而过。
泰戈尔曾说:“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
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
李白的大笑,震惊了整个盛唐。
风华半生,磋跑半生,这两个词用在李白身上
再合适不过了。
25岁时,李白怀揣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仗剑出蜀,辞亲远游。
上天给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才华,
但却没有给这份才华安排一个顺畅的出口。
因为种种原因,李白没有了科举资格,他只能
通过“献赋干渴”的手段走上仕途。
而立之年时,李白第一次迈进了长安的大门。
这是他寄托理想的地方,更是他施展抱负的舞
台,他就这样满怀信心与热血,昂首走进了这
庄严而无情的都城大门。
长安的门也许会永远为他敞开着,可理想之门
却将他拒之于外。
为了讨好玄宗,李白趁其外出打猎之际,献上
了一篇《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只可惜,他的希望落空了。
于是,徒劳无功的李白,只好唱着“行路难,
归去来”的慷慨诗句,离开了长安。
这一去,便是十年之久。
后来,在好友贺知章的举荐之下,李白才得到
玄宗的召见。
当召他入宫的消息传来时,李白二十余年的困
顿一扫而空,挥笔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佳句。
李白的笑声,也随着他的诗文传遍了整个盛
唐。
经历过岁月的磋陀,李白终于看透了人生的喜
忧。
他纵酒享乐、挥毫泼墨,一点儿也不藏着掖
着,他边醉边笑,写下了“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槽空对月”的千古名言。
该笑的时候,便大声笑,该哭的时候,则痛快
哭,潇潇洒洒,任性盗意,这才是对自己最好
的搞劳。
得意时的开怀大笑,能让我们时刻保持着一份
激情,将自己从平庸的日子里拯救出来;也能
让我们一扫往日的阴霾,容光焕发地迎接未
来。
这毫无遮掩的开怀大笑,仿佛让我们再次回到
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时刻,重新拾起那久违的梦
想,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从
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人生在世,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你自己。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品尝着孤独带来的滋
味,但我们要相信:孤独,绝非是苦难,而是
一种磨练,惟有笑对孤独,才能磨练出最好的
自己。
杜牧的祖父杜佑是大唐名相,一生留下了不错
的政治业绩。
杜牧自小也曾以祖父为榜样,认真努力地提高
着自己的能力。
他年少时博通经史、才华横溢,一篇《阿房宫
赋》,使得自己才名远播。
他还专门研究过《孙子兵法》,并写下了十三
篇注解。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才,却遭遇到了人生
的不幸。
杜牧此生最大的不幸,便是错过了整个盛唐。
他本有一颗济世救民之心,却无奈毫无用武之
地。
此时的大唐,早已腐朽不堪,朝廷无能,党争
纷然。
众人晓晓,只为谋一己私利,惟有杜牧仍空怀
一颗报国之心。
当同僚们纷纷站队、互相攻计的时候,杜牧选
择了独然而立。
他拒绝站队,拒绝低头,拒绝以权谋私,他只
做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正如上面这首《紫薇花》,杜牧虽没有提到
“紫薇”,但我们仍能感受到紫薇花淡雅高洁
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这是怎样的孤独啊!
然而,他却毫不在乎。
有人把孤独看作是痛苦,有人把孤独当做沉
沦,而杜牧已经习惯把孤独当做一种生活方
式。
在别人的冷眼旁观下,他依旧笑着生活,最终
活成了那个混乱时代里独然而立的一朵“紫薇
花”。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孤独本就如影随
形,又何必徒劳挣扎。
弱者选择逃避孤独,而强者只会笑着享受孤
独。
当你面对孤独时,与其苦苦挣扎,不如以笑相
迎,试着去接纳它,和它做朋友。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二字便取自《易经》
中的“乐天知命,故不忧”。
正所谓“人如其名”,白居易虽一生坎坷,却
活出了连一生顺遂之人都活不出的潇洒淡然。
每次被贬官后,他都能随遇而安、淡然以对,
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有一次,他被贬到了江洲,朋友们都为他愁眉
紧锁,而他自己却笑着安慰别人说:“我已经
想念乡野很久了,如今成为这青山绿水的主
人,真是一件幸事啊!”
除了仕途不顺,白居易的身体也非常属弱,可
以说是一生多病,但他却从不为自己的疾病发
愁。
他还经常笑着对身边的朋友说:“枕上愁烦多
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甚至在中风后,他依旧笑着打趣道:“头风若
见诗应愈,齿折仍谈笑不妨。”
既病之,则安之,这便是白居易面对忧愁时的
淡然与洒脱。
劳伦斯·斯特恩在《项狄传》中写道:
“人生是什么?难道它不是从忧愁到忧愁?结
束一个烦恼,又开始另一个烦恼?”
生活中的烦恼不计其数,有人为之愁眉苦脸、
寝食难安,有人则淡然以待、一笑置之。
人生在世,谁人不识愁滋味呢。
识得愁滋味,不过寻常人,解得愁滋味,方为
真高士。
白居易与苏轼一样,将自己的一生,修炼成了
一阵清风。
清风拂面了无痕,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其自然、
平平淡淡。
忧愁之事,千丝万缕,若能淡然一笑,势必云
开雾散。
柴静在《看见》中写到:“每个微笑的背后,
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的信念,才会有一
个更美好的明天。
谭嗣同出身在一个官宝家庭,父亲谭继官至
光禄大夫、湖广总督,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封疆
大吏。
只要谭嗣同按部就班地参加科举,之后再进入
官场,他便可安享一世功名利禄。
但他却选择丢掉这一切,决心“冲破一切网
罗”,去追逐心中的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
刻。
成成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慌忙出逃,而谭嗣同
却选择将自己燃烧。
面对众人的一再劝说,谭嗣同慷慨说道:“各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
同始!”
就这样,所有通往“生”的道路,都被他自己
堵死了。
不回避、不闪躲,以大勇气,直面生死,这便
是谭嗣同的坚守。
在狱中,谭嗣同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
这首正气凛然的《狱中题壁》。
临刑前,他神色不变,仰天长笑,大声说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
哉!”
临难不苟免,是为大丈夫;谈笑生死间,堪称
真英雄。
面对危难时,或许我们不够决然,但我们也应
有自己的坚守。
以大勇气,笑对危难,以坚定心,追逐光明,
做一个永远都不服输的自己。
罗素说:“笑是世间最好的灵丹妙药。”
它能化干戈为玉吊,也能转愁苦为喜乐,不管
生命多么短暂,我们都要笑着活好每一天。
笑一天,便不枉活一天,笑一生,便不枉活一
生。
生命中的尘埃,需要笑来净化,当你学会用笑
面对一切时,你才真正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人
生。
给生命一个微笑,生命便会还你一世喜乐。
人生三千事,泯然一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