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羊马很黑
你饮酒落泪
西北偏北,把兰州喝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根本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兰州吃着牛肉面,我在外地吃着兰州拉面。
磕磕绊绊出差已经五十多天,最想念的莫过于兰州的牛肉面。尤其是在外人和我说到兰州说到牛肉面时。每每此刻便几分思乡之情愈发愈重,一发不可收拾。
七月中旬老朱踏上了去往新疆的列车。临行前打电话寒暄,嘴里莫名一句,你离开了兰州从此没人陪我说话。从铜城到金城,已然五年的时间。五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年能够我们挥霍。忘不了第一次在兰州相约,相约在西站,我们在兰州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帷幕。每逢周末,我们都会相约出去,兰州的大街早已印满了我们的足迹。每逢寒暑假,在外地上大学的同学放假回白银途径兰州,也总会逗留两三天,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剧情,想说的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你离开了兰州再也没有人在我心情不还得时候陪我去中山桥吹吹冷风了,再也没有人一个电话就立马赶到场与我把酒言欢,再也没有人与我结伴回家。
外人眼里,兰州是粗糙,污染严重,经济落后。
我于兰州有一种莫名的难以言明的一种情感。
小时候,兰州是一盒烟。
父亲烟瘾很大,小时候初识兰州就是从父亲的烟盒上。那时候最便宜的是红兰州,还有黄兰州,蓝兰州,紫兰州,黑兰州。慢慢的长大。红兰州蓝兰州没有了,又多了很多种类的兰州烟。好像一切都不会一成不变,就像我们终会长大。
长大之后,兰州是一座大学。
有人说,兰大是个孤独的大学。兰大缘何孤独,可以这样说:兰大要是在北京,也许会成为第二个北大;兰大要是在上海,也许也会成为“复旦第二” 。不巧的是她刚好在西北的兰州,也许这便注定了她要孤独一生,因为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本身便是孤独的。历史上,西北曾有过短暂的繁荣,这里有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被江河上巨轮的轰鸣声取代,于是,西北的繁荣不情愿地躲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成为永恒的回忆。
来到兰州时,兰州是一座山
五泉山、 白塔山 、皋兰山 、兴隆山 、徐家山 、仁寿山等等。
和所有人印象中的西北一样,四面环山,而且山上还是光秃秃的。
懂风水的朋友说起兰州,说兰州两山夹一河,黄河穿城而过,上口小下口大,所以主旺,但聚不住,留不下。无论钱和人,谈起兰州城走出的政要、名人和无以计数的优秀人才,这话还确实有点意思。
那些山,那些有些泛绿,但大部分时间都荒凉的山脊。在正午的阳光下,它刺痛着你的眼睛,也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你内心里涌出几份悲怆和苍凉。但你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西北的山,与陕北的黄土塬并不相同。它更干裂、孤独、坚定也平淡。所以与那些外地的众多画家朋友谈起这些,他们都感到西北是一处神奇的所在,不过它更偏于男性的特征,男人们在这里都心存敬畏,无端地喜爱上这里的粗砺和奔放,率性和热情;而女人们却大多会觉得这里太过于生硬和干涩了,她们更喜欢草长莺飞的地方。这大体也是为什么男人们谈起兰州大多感其可爱处,女人谈起兰州大多叹其糟糕处的原因吧。当然,任何说法都是以偏概全,姑妄听之。
呆在兰州,兰州是一场酒。
离开兰州后,兰州是一碗牛肉面。
宿醉之后的清醒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每天清晨,上百万的兰州人都奔着这一碗面而去。他们身份各异,不约而同地坐在油乎乎的桌子旁,或者蹲在马路边,捧着一个大瓷碗,将牛肉面像瀑布一样倒入胃中。在兰州,几步就有一家牛肉面馆,味道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店。不过,口碑最好的店都是些只有一两间铺面的小店,面随汤走,每天下午两点左右铁定关门。兰州人守着黄河不愿走远,因为离开了兰州,牛肉面就不是那味了。
兰州,你好。我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