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笔记 | 便利店商品陈列的误区,你有犯过吗?

问题:实体店陈列

目标:学习陈列的7大误区


商品陈列,看似简单,实则深奥。许多商家在陈列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不仅影响了销量,更影响了顾客的购物体验。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常见的陈列误区,看看你是否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

一、陈列即摆货

许多人认为陈列只是简单的将商品摆放整齐,注重美观和搭配。然而,陈列实际上是一种营造“阵势”的技巧,其目的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整齐与美感固然重要,但更应注重商品陈列的策略和变化

二、货架陈列高度不当

货架陈列的高度对销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陈列高度会直接影响顾客的取物便利性和视觉效果。因此,商家需要根据商品的特性和销售策略,合理选择陈列高度,以提高销量。

三、货摆多则坪效高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高坪效,过度增加商品的陈列数量,忽略了店铺的定位和顾客的购物体验。其实,陈列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店铺的定位和顾客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四、商品静态

陈列不仅仅是商品的“静态”呈现,而是需要让商品“生动”起来。这包括根据季节和销售策略调整陈列位置,以及根据品类和结构的变化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只有让商品“活”起来,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五、缺少层次感

良好的陈列应该有层次感,让顾客在浏览过程中有递进的视觉享受。同时,区域之间的划分也应该明确,避免模糊不清。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六、粗浅使用入店缓冲区

门口区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区域,但很多商家却忽略了这一点。缓冲区的特殊照明、展示堆头的使用以及减速道具的使用等细节都应该得到重视,以提高门口区的吸引力。

七、忽视商品自我表现

优秀的商品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但需要通过合理的陈列来展现其特点。量贩式陈列、辅助道具的匮乏以及导购语言的不重视等问题都会埋没商品的光芒。因此,商家应注重商品的自我表现,通过优化陈列来突出商品的特点和优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