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海边的曼切斯特》在中国上映。
去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被导演肯尼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拍摄,惊呼到觉得这部电影说的故事真实到就如发生在自己身边。
发生在男主角身上的悲剧让我想起了好几年前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父亲在车库倒车的时候没有看到后视镜里的孩子,活活碾压死了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事故从此变成了无法从心里抹去的伤痛故事。我不知道这则新闻里的父亲如何渡过那段艰难时刻,是否有一天可以走出这个阴影?
看过太多电影,听过很多故事,大部分都有个励志的happy ending:经过一系列的挣扎,与充满罪恶感的自己在黑暗中斗争,但身边总有一个人不离不弃,陪伴着,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世界明亮了。
正如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澳洲的一个女模特,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幸遇到了森林大火,被拯救存活下来的她,全身90%烧伤程度,不仅失去了原本美丽的容貌,而且被医生判定无法继续运动跑步。
可她幸运地拥有一位至死不渝的男朋友,不仅把她从那场大火里拯救出来,还一直陪着她渡过毁容后的每一天,陪她一起训练,陪她一起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现在她成为了澳洲最有魅力的女人,自然这个背后的男人也成为了最完美的先生。
“这样的故事励志美好地如同一部电影”我这么形容。可想到当年SHE里的Selina被烧伤,她的男朋友也是被报道各种正面形象: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好好先生,完美丈夫等等。可是后来还不是离婚了。
对于娱乐圈里的八卦新闻,我不是那么了解,只是会觉得:这应该就是现实生活和电影故事的区别吧。
现实生活里没有完美,甚至很多人伤痛多于快乐,但还依然活着。
即使每天做着不断重复的工作,吃着同样的饭菜,就如同西西弗斯一样每天和同一个巨石滚在一起。
我们没有想要摆脱的意思,因为觉得这个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有人可以任性选择自由随性的喜欢的生活,但大部分人还是要循规蹈矩甚至勉强强迫自己适应无法忍受的伤痛生活。
只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这就是生活。生命这个东西没有说想结束就可以结束。
就如曼切斯特里的Lee,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让自己三个孩子葬生火海。在警局完全描述这场事故的时候,他的叙述如同在述说别人的故事。
可当讲完的时候,他恍惚地走出警室,拔出旁边警员的抢,扣住自己的脑袋。那一刻:他只有结束生命才可以逃避面对所有突如其来的一切。
悲剧,就是因为突如其来,才会让人崩溃。
这次自杀未遂之后,Lee选择离开曼切斯特,把自己流放到了别的城市,也从原本中产阶级的生活沦落到做各种杂工,甚至住地下室。偶尔去酒吧,也是眼神空洞,如同形式走肉那样,对于身边美女的搭讪也是一副漠然的样子。还经常会和酒吧里的人打架。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还活着。但生活俨然对于他再没有了色彩,他会带着这个伤痛一直活下去,直到正常地死去。
没有拯救他的那个人,即使他偶遇到自己的前妻,前妻也是极力挽回,说:“我爱你”,可是他却回答:“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了”。
即使全世界都可以原谅他,疼爱自己的哥哥也永远在他身边,前妻也希望和他重新开始,他还是无法面对过去,因为他说:I can't beat it.
犯下的错误是没法破镜重圆的,而只有逃避和弥补,然后等待时间的流逝,模糊那段记忆。
这应该就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
《海边的曼切斯特》不是一部救赎自己或被救赎原谅的电影,而是一部我们每个人生活里最真是的写照。我们可能没有遇到如此糟糕的事情,但都面临不同的困境。
再一次看到Lee,看到的是我们自己。就如每次看到爱德华·霍伯的画里的人一样,看到了自己。
时间一日复一日,年纪也慢慢累加,我们是希腊神话里的被惩罚的西西弗斯,我们也是《海边的曼切斯特》里的Lee,我们更是霍伯画里疏离寂寥的人。慢慢掏空自己,直到不在的那一天。
就如他们对西西弗斯说得:“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没有那么多可以治愈的药方,不懂救赎自己,那就不要那么刻意,带着伤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