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肆虐的冬季,如何避免感染,保护家人的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事情,其中“如何提高免疫力”是老百姓口中绕不开的话题。下面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免疫力”,哪些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一)固有免疫——屏障
在固有免疫当中,时时刻刻在发挥着效应的就是我们身体的屏障,包括黏膜上皮细胞、皮肤、体内的血脑、血胎等物理屏障,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防御素以及皮肤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等化学屏障,还有定植在黏膜和皮肤上的正常菌群构成生物屏障。这三大屏障因素其实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我们身体的屏障作用挡住了外界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因此,保护屏障至关重要。换句话说,护肤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对于男士还是女士。当然除了护肤以外,日常的清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但是过度的皮肤清洁,会减少脂肪酸的分泌,而脂肪酸不仅可以抑菌,而且可以帮助皮肤锁住水分,因此,冬天洗澡的频率不宜过高,可能2-3天一次即可。
除了护肤以外,还可以佩戴口罩。如果长时间在低温、干燥的室外活动,低温的环境会降低呼吸道上皮纤毛系统的摆动,而口罩可以保持鼻腔的温度和湿度,比如长时间在哈尔滨户外玩耍,有条件下的话可以佩戴口罩。
(二)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当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固有免疫的细胞(中性粒、嗜酸性粒、嗜碱性粒、树突、巨噬等),适应性免疫细胞(B、T细胞)。这些细胞都是从造血干细胞中发育过来,因此保护好骨髓这个造血微环境至关重要。我可以想到比较靠谱的办法,就是避免过度接触有害物质,比如辐射。
(三)黏膜免疫
黏膜比如肠道黏膜,其中的共生菌和肠道维持在一个互惠互利、相对平衡的关系。肠道黏膜固有层的免疫细胞也会从肠道环境中摄取共生菌产生活化,继而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但这些活化后免疫细胞在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不会过度活化,除非肠道的黏液层被破坏,细胞因子种类变化造成局部的免疫微环境改变。因此,共生菌的多样性有益于肠道的健康。那如何保持共生菌的多样性呢?
那就是多样化的饮食。食物就是培养基,只有不同的培养基才能长出多样化的菌。因此,吃的种类要多,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切记过多的油炸、炭烤类的食物。
(四)免疫调节
其实个人理解,免疫不在于提高,在于平衡,如果60岁的身板让你拥有20岁的免疫系统也是自讨苦吃。体内存在这多种多样的免疫调节机制,可以让机体免疫应答迅速起来的正反馈调节,也有让活化的免疫细胞刹车下面的负反馈调节,比如免疫分子的调节机制、免疫细胞间的调节机制,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调节。那哪些可以人为的干预,有利于平衡呢?
其实我们整个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脾脏、外周、组织都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调节,而激素的分泌有着昼夜的规律,显而易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早睡,哈哈。
(五)疫苗
作为抵抗某种特定病原体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人群中普遍被低估。对于全人群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10月底前接种完成),慢病患者以及高龄患者除了流感疫苗以外,还可接种新冠疫苗、肺炎疫苗以及RSV疫苗,而对于手术患者,未来的不久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
虽然接种疫苗,仍有一定概率罹患该疾病,比如说肌注的流感疫苗,它的保护率肯定不会100%,这是由它的免疫机制所决定的。接种流感疫苗以后,产生了记忆性的B细胞,在遇到病毒侵袭时,记忆性B细胞活化、增值、分化,经历了抗体亲和成熟和IG转化,形成分泌性的IGA抗体到黏膜中发挥作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在相同的时间内黏膜中的病毒也在拼命复制对靶细胞造成杀伤。感染与否的结局就在于,双方的平衡时间。
由于流感病毒是分节段的RNA病毒,因此,特别容易变异。如果今年打了没有含这个变异毒株的疫苗中招了,那也比不打强。因为,相同的抗原表位经过B细胞变异筛选形成亲和力更高的抗体水平,而不同的抗原表位重新经历一次识别、活化等过程。
总结起来就是,吃好睡好运动好,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