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祝所有的家人们劳动节快乐,
劳动节简单多说一下,自在大学的家人们首先你肯定要知道,你的丰盛,你的成功,你的所有的美好,就是健康情感财富不是靠你的辛勤劳动带来的,
这个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就是你的行动是幻相,行动不具备创造力,所以我们说要由努力行动变为努力震动,
其实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国际震动节,那样更好的让大家在那一天都去调整自己的心情,让大家那一天都去调整自己的频率,调整自己的感觉,
所以不是靠劳动带来你想要的结果,是靠你的震动,当然我们也离不开行动啊,
那我们知道,我们的行动是知行合一的行动,圣人之学的行动是知行合一的行动,
所以不是不行动,不是不劳动,而是知行合一状态之下的劳动和行动,才会为你创造你的丰盛,
也就是讲如果你的劳动,你的行动是知行合一的,你创造的成绩,你取得的成就,别人一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如果你的劳动,你的行动不是知行合一的,你就泯于众矣,就是说你就成了那个一辈子难以望别人项背的那个人,
所以跟大家简单说一下,首先第一点祝大家节日快乐,不管怎么样,我们最后就是放了个四天的假期,大家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有的人可能还会出去旅游,出去游玩,
出去旅游出去游玩,大家要记得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不论遇到堵车或者遇到各种各样的在景点或者在游玩过程中当中的烦心事,一定要格物致知,你的游玩一定要知行合一,这样你会有一个比较愉快的体验,
否则的话,你这个假期可能本来是放松的,可能还会被堵一肚子的气,
所以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第二个就是跟大家说,其实我们的丰盛,是由振动带来的,
所以我们大家今天过个震动节,我们是五一自在大学震动节,我们一起过震动节,
那最后说的意思是,劳动也可以,但是是你知行合一的劳动,
那也跟大家说一下,我本来今天想休息一下的,说5月1号了嘛,可能很多家人也出去玩了,我后来想了一下今天是劳动节,我得劳动一下,哈哈,那就5月1号还是讲一下课吧
也跟大家说一下,五一假期我会休息一天,就是5月4号青年节,会停一天课,
那也是为了5月4号晚上的公益分享,大家就在晚上听公益分享就行了,所以跟大家这个地方提前报备一下,5月4号早上停课,
5月4号我也不知道是自在人生,还是了凡四训,不管是什么吧,反正会停一天课,也就是我给自己放个小假。
那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分享,继续为大家解读了凡四训。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凡四训的最后一篇,第四篇谦德之效,
我们应该用了四期,跟大家讲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上堂课积善之方就全部讲完了,
从这一堂课开始谦德之效,谦德之效讲完,我们这一期了凡四训讲完,
从下一期应该就是6月份开始啊,就为大家解读金刚经,这个地方提前说一下,因为谦德之效没那么长,我们后面还有十来堂课吧,谦德之效肯定就讲完了,大家有个思想准备,有个心理准备,我们从下一期6月份开始,为大家解读金刚经。
来看谦德之效,今天这个主题也叫谦德之效第四篇,先来看一下袁了凡他是怎么讲的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今天跟大家解释明白谦,这个也很重要,先来看一下袁了凡引用这段文字的出处。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周易》
袁了凡一开篇就引用了易经中的这段话,我们来看一下易经中这段话的原话。
今天必须把谦解释清楚,谦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有一个词叫谦虚,我们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我们都知道人一定要谦虚,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谦虚做成了一种道德,甚至说是一种自我标榜,
什么叫自我标榜呢?就是我不张扬,就是我虽然很有成就,别人表扬我的时候,我还要客气一下,
比如别人说,你真能干,你看你把这个事情干的真好。你说不是呀,是大家的功劳。
其实你心里是沾沾自喜的,你心里还在想,离了我你们谁能干成。
但表面上你要谦虚一番,就是不要别人一说你真能干,你看,都是你干的,你看,我们跟着你享福了,
你说,对呀,就是我干的,我就是很牛啊,我们也都知道会觉得,呀,你看这个人,一点都不谦虚,
但是谦虚不是一种德,谦虚不是一种表面上的示弱,谦虚不是说从表面上好像我不管怎么样,内心是觉得我很了不得,但表面上我得表现出来的好像别那么张扬,不是的,
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很多人的谦虚,是把谦虚做成了伪善,就是假善,
什么叫伪善呢?其实他内在根本就不这么想,但是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很谦卑,
事实上他的内心比谁都傲慢,他内心比谁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可是他表现出来的是你看我一点都不居功,
居功自傲不是那个给你磕头鞠躬那个,就是一点都不会居这个功劳,一点的都不会恃才傲物,所以我们都会有这种生活现象啊,
谦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它,那就变成了一种德,失道而后德,
我们很多古圣先贤的教导,很多的传统文化就是因为把谦从道中下来了,
下来到德里面了,你就发现不好用,你发现它是一种假善,它是一种假的那种虚怀若谷而且不好使,就是古人说的那个话不管用,
那谦是什么意思?我们先说这个字的造字,谦,一个言字旁,一个兼并的兼,
言字旁就是语言的言,言字旁一个兼,就意味着兼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言是什么意思?容纳一切,容纳一切的言论呢?那就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耳顺啊,兼言就是耳顺啊,理解吧,
兼言,你不管说,我都兼,我都接受啊,我都容纳呀,
你说,你很不咋地,你没能力,你长得很丑,你脾气很爆,你不会成功的,你道德败坏,你说什么我都容纳,我都接收,这叫兼言啦,
那同样的,你表扬我,你说,你真优秀,你好帅,你好漂亮,我也接受,
这个兼言就是孔子说的耳顺,就是观世音的耳根圆通,就是我们说的如如不动。
所以谦就是中,就是良知光明呀,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状态,
兼言嘛,你说我什么我都开心,你说我什么我都接纳,你说我什么我都臣服,
其实不光是说,是我看到,听到什么,都兼容并蓄呀,我都接收,
我观自在啦,我观什么都自在啦,我看什么我都自在,我闻什么我都自在,我听什么我都自在,我摸什么我都自在,就是说我容纳一切了,这是谦这个字啦,
所以谦这个字表示的就是那种道,表示的就是那种良知光明的状态,就是一种中和的状态,
所以袁了凡后面举了五个例子,在那个谦德之效当中,就是考进士呀,考功名啊,
后面会一个个的讲这五个例子,这五个例子统统说到一个问题,这五个人达到了什么状态?别人当面指责他,别人说他坏话,别人怎么怎么说他不好,这五个人都谦而受教,
谦而受教是什么意思?他真的是内心不反抗啊,表现出来就是,内心很反抗表面很谦虚,不是这样的,它是接纳,
接纳之后呢,他还不动气,所以袁了凡说这个人必将发达,果然就发达了,这五个人最后都考中进士了,我们后面会讲啊,就是这样的,
所以他这五个人的例子告诉你的就是一种状态,这五个人其实已经如如不动,这五个人其实已经耳顺了,这五个人其实已经让自己能够在任何的,就是外边的六尘带给自己的这种所谓境遇啊,对任何的境遇,他们都是一种中和的状态,没有喜怒哀乐,
可不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和没有喜怒哀乐,可是两回事儿啊,
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就是表面很谦卑,其实内在情绪已经波澜壮阔了,就内在可能已经情绪达到了顶点,我对你已经恨得不行了,但我表面上还很谦虚,很谦和,可内在其实已经是充满了憎恨,
而没有喜怒哀乐,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其实我内在也没有喜怒哀乐,
你说你这个文章写的真不好,哎,我真的虚心受教。
我不会说,你说我文章写得不好,我就自卑,我就恨你,我就觉得你没眼光,
袁了凡在后面谦德之效当中,正反的例子他都举了,我们后面在讲的时候会在讲谦这个字,
所以谦就是兼言,兼容并蓄嘛,就是说我什么东西我都接纳,我什么东西我都包容,这叫兼,
兼言,言就是我听到的任何的话,别人不管怎么说我,表扬我,批评我,我都接受,我都包容,我都接纳,
但这个不是忍耐,不是说你骂我,我一肚子气,但是表现出来的还是,你说的有理。其实我肚子里已经把你骂了个祖宗18代了,不是的,
而是你骂我,我如如不动,你骂我,如果我做不到如如不动,我就格物致知,让自己恢复到如如不动,是这个意思,理解吧,所以这是谦,就是从这个造字跟大家来解释。
兼言,就是说我不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我都自在,耳顺啦,
什么是真正的谦?告诉大家,真正的谦就是中,中和的中,就是如如不动,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未发之中,就是良知光明,就是中和的状态,就是自在的状态,这就是谦,
如果说一个人他是谦,他一定是如如不动的状态,一定是此心不动,此心光明,中和,自在的状态,
如果他不是,他这个谦是假的,他这个谦就变成了一种德,他就不是道,它是德,
德是什么意思?别人教导他的,你要谦卑呀,你要谦虚啊,不要张扬啊,你不要骄傲啊,要谦虚啊,
他说,好,我谦虚。当别人批评他的时候,指责他的时候,他说我要谦虚。领导你说的是,或者张三你说的是,我要谦虚,对,你说的很对,
其实你内心180个不认可,你内心在想你算老几,你敢这么说我,你知道咋回事吗?
你内心为自己鸣不平啊,那不叫谦卑,那不叫谦虚,那是德,失道而后德。
当你不明白这个的时候,你只是用行为上去谦卑,你的那个东西根本就无效,他不会让你好的,
就是如果你只是用行为上,你就达不到六爻皆吉,大吉大利,
谦是亨呀,谦亨,亨什么?亨通啊,亨是什么?亨就是大吉大利啊,你不可能的。
你把这个谦搞明白了,你会发现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堪就破。你会发现我们古圣先贤都不得了,易经绝对是群经之首。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这段话呢,我们以前也说过很多遍,今天再把他说一遍,正好契合今天讲的这个谦,
大学中的一段话,这个里面讲到了自谦,那什么是谦?自我谦虚啊,自我谦卑啊,
那我怎么才能叫做真正的自谦,或者是自我谦卑,自我谦虚呢?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意就是不自欺,诚意是什么?我们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说这是儒家八条目,也是大学里面讲的,
那诚意是什么?就是不自欺。不自欺是什么意思?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就是不自欺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如果你跑到厕所里面,你会不自觉的掩着鼻子就走。你看到个美景,海边美景,森林美景,你会不自觉的就会深呼吸,
就是你不需要用头脑,你的下意识的反应,这就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恶臭就是很难闻的味道,很难闻的那种气味,你会不自觉的就会厌恶的,
如好好色。这个色指的是大千世界啊,风景如画的地方,俊男靓女呀,
好就是喜好啊,就是你看到帅哥靓女,你会心生向往,你不用用头脑去分析,哇,这是个帅哥,喜欢他一下,不用,你下意识的就会,
包括你看到风景如画的地方你也是,这叫诚意呀,这叫不自欺呀,我真的是讨厌这个味道,这叫不自欺呀,我真的喜欢这个地方的风景,这叫不自欺,此之谓自谦。
自谦就是不自欺,自谦就是诚意,所以谦就是诚意呀,诚是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至诚如神,这都是在大学里面给我们讲的,
至诚是什么?就是极其的诚意呀,极其的诚意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格物致知呀,格物致知,说白了就是一个字,觉。
什么叫格物致知?就是你去觉你的一切的体验,觉你的一切的情绪,
就是我现在很恐惧,我就觉这个恐惧,就是如恶恶臭啊,
我现在很高兴,我就觉这个高兴,这叫如好色呀,
我现在很焦虑,我就觉这个焦虑,这叫如恶恶臭啊,
我现在很喜悦,我就觉这个喜悦,这叫如好好色呀,这叫诚意啊,这种不自欺,这叫自谦,
所以你看这个谦,他就表示了一种不自欺的状态,
我们说的那种道貌岸然的谦虚,就是假谦虚,德的谦虚,他是什么呢?
别人说,哎,你真棒啊,你看,这个工作全靠你了,要没有你,我们这个工作就完不成
你说,哎呀,不是呀,是你们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这是你表面上的,可内心呢,你是,你们离了我谁都不行,这你就不诚意啊,你就是自欺呀,你就是不诚意,你不敢如实的面对自己,这就是你不自谦,
自谦是如实的面对自己呀。如实的面对自己就是,他说我现在这么牛,说都是我干的,我现在内心真正的感觉是什么?
我很骄傲吗?如果我很骄傲,我就觉这个骄傲,这就叫自谦,明白吗?
那别人如果骂我,别人如果说,你看看你,都怪你,如果不是你,我们大家早就把这个工作完成了,就是因为你拖了我们大家的后腿,你看看你无能,扶不上墙,
你表面上很谦卑,都是我的错,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的错,可是你内心呢?
就是你表面上很谦卑,你对领导就是很友善,你好像很知错,
可是你骨子里呢,你内心呢?那个难受啊,心想你冤枉我,心想都是我的错吗?你就没责任吗?他就没责任吗?
你内心呢就不开心,就纠结,但是呢你还满脸堆笑,你还表现出来的自己呢,就是你看我虚心接纳你们的一切建议,我绝对你说什么我就接纳什么,
可是你内在呢,你早就让自己已经处于那种翻江倒海的负面情绪当中了,这就叫不诚意呀,这叫自欺呀,就是你没有做到那种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状态,
如恶恶臭,我现在就是难过,难过的不得了,如果你真的是憋不住了,想哭就当着大家的面哭一顿,这就叫不自欺呀,
或者你没有要哭的那种感觉,但是你知道我要格物致知了,格物致知就是不自欺呀,这个时候,也就是如实的面对自己了,这是诚意呀,就是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慎独,君子就是开悟者,君子是悟道的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君子是已经明心见性的人,可不是说他道貌岸然,所以说这个谦,我们用大学里这个话来跟大家解释,明白了吗?
谦就是中和的状态,是和的状态,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谦就是允执厥中的状态,谦就是良知光明的状态,就是观自在的状态,就是耳顺的状态,
或者说谦的过程叫格物致知,这叫不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诚意叫谦。
如果谦这个字你没搞懂,你说谦虚还能有那么大的作用?谦虚我就能得到那么好的结果?你根本就不相信的,
你觉得,那怎么可能,我就谦卑一下,按照易经的说法,叫六爻皆吉,这怎么能行呢?我谦卑一下就六爻皆吉了?你绝对不信的,
你看,易经这段话开篇就说,谦亨。谦亨是什么意思?谦这一卦是亨通的。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谦字一卦,六爻皆吉。
爻是什么?八卦有阴爻和阳爻,一个长线,两个短线,它分好多呀,
我也不是很懂啊,就是没有去研究过易经啊,更没有去研究过这个八八六十四卦,但是因为要讲这个课,所以我还真的很认真的看过谦卦,
确实易经里是这么说的,八八六十四卦,唯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爻有爻辞,就是给你算卦,你说给你算卦。给你卜一卦,哪一卦是大吉大利呢?就是没有凶只有吉,谦之一卦,
别的卦都是有凶有吉呀。比如说这个地方是吉,那个地方是凶,
但唯独谦卦,哪个地方都是吉,这不得了啊,八八六十四卦凭什么谦卦就六爻皆吉?谦到底是什么意思?
谦亨,亨就是亨通啊,亨就是顺利啊,亨就是发达呀,
谦能让我亨通,比如官运亨通,财运亨通,爱情亨通,情感亨通,大吉大利呀,真吉啊它是最好的一卦,谦亨,
但是如果你不理解谦,凭什么?哦,我不骄傲,我只要谦卑一下,我就六爻皆吉,谁信呢?你信吗?我估计没几个人信的,
你告诉别人说,哎,你谦虚一下,你别那么认真,你谦虚一下,别那么骄傲,你谦虚一下,你就大吉大利啦,你就财运亨通啊,你就官运亨通了,你就万事顺利啦,你人生自在了,他信吗?
谦虚谁不会,我天天谦虚呢,我天天见到别人腰弯的都不行了,我恨不得跪到地上给他磕头了,我已经谦卑到顶点了,
可是我怎么这么惨呢?人家怎么都赚那么多钱呢?我怎么天天被别人踩着呢?我觉得我已经卑微到极限了,可我的亨通在哪呢?这是对谦的误读,对谦的误解。
谦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兼言,兼听,兼视,什么意思呢?我看什么我都容纳,我看什么我都包容,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中和的状态,它是一种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一种状态,
所以真正的谦,它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中,它就是自在,它就是耳顺,它就是良知光明,这个才叫谦,
当你懂这个之后,你马上就知道为什么谦亨了,
中是什么?天下之大本呀,和是什么?万物之达道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只要在中和的状态,我就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难道我不亨吗?难道我不是亨通吗?
我都已经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了,我还不亨通吗?所以你就明白了,
你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哦,我只要观自在,我就度一切苦厄,那我还不亨通吗?官运亨通,财运亨通,什么都亨通,大吉大利啦。
所以你就明白,我观自在,我度一切苦厄,不就大吉大利吗?
我致中和,我就让自己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就亨通了,大吉大利,包括良知光明,我就能让自己人生越来越好,
所以这一下,谦你就明白了,啊,原来谦这么重要,
但谦不在道里面的话,谦在德里面,那就是无效的,
这是大学里面是这么讲的,所以用这个话让大家更理解什么是谦,
那我们在看一段话,进一步的去理解谦,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周易》
这两句话还是来自于易经,来自于周易。我跟大家去解读一下,让大家更理解谦。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谦君子。这个地方谦和君子联系到一块了,我们都知道这个词叫谦谦君子,
君子是开悟的人,所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呀,你就不用管别的了,
你说君子也懂礼貌啊,当然了,我们说的良知光明你一定孝悌忠信,你一定温良恭俭让
内在良知光明,外在一定会守礼,肯定是这样的,所有的君子一定是懂礼的,
没有哪一个君子天天在外边就是说破坏各种礼节的,没有哪个君子天天破坏交通法的,
天天破坏交通法的,一定不是君子的,他良知一定不光明,
君子一定是遵守交通法规的,红灯停绿灯行,这就是一个礼节礼仪,君子表现在外在他一定是懂礼的,
但是问题是,君子的根本叫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是孔子说的,
那就很简单了,必须知命才叫君子。知命是什么?知天命啊,
知天命是什么?知“道”啊,就是这个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是开悟了。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君子是开悟者。
开悟者的谦是什么样的?谦谦君子,
如果别人说,都怪你,你把这个工作给做得这么不好,你让我们没有完成任务,拖了我们的后腿,
一个开悟的君子,他会这样谦卑吗?他会说,是的,都是我的错,对不起啊,然后内心想,关我什么事,都是你们的错误,我背了黑锅,我不认可,我觉得我没错,或者说内心充满了愤怒。
不会吧,一个真的开悟的君子,如果他的谦,如果领导批评了他,他可能要跟领导争执,但内心如果不舒服,他格物致知去了,他肯定会去格物致知的,
他明白,哦,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都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领导为什么骂我?有业力,有因缘,干嘛?消业障吧。怎么消呢?格物致知吧,
所以,他就开始格物致知了,这个时候就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不自欺,诚意呀,他就开始这样了,
这是他真的谦,这就是致的过程,这就是兼言的过程,这就是致良知的过程,允执厥中的过程,观自在的过程,这叫谦谦君子呀,明白了吗?
所以自在大学的家人,如果你真的碰到任何事情,你都会格物致知,
就是你动气了,你都会格物致知,你就是谦谦君子,
君子就是明心,谦谦就是见性,明白吗?君子就是明心的人,君子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所以君子是明心,谦谦是见性,见你的什么性?见你的自性,见你的中和状态,见你的佛性,这叫谦谦君子,
你的自性就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
所以说你看一个人是不是谦谦君子,就看他的情绪,别的什么都不用看,
不用看他的礼貌啊,所以你从外在很容易混淆的,从外在就是袁了凡在积善之方中也讲就君子和小人呢,从形迹上极易混淆,就有点不一样,存心不同。
爱敬存心那一堂课程跟大家讲过,就是你如果只是从行迹上来观察君子和小人,你看不出来的,
但是哪里不同呢?就那一点存心不同啊,所以说如果你想区分君子和小人,你从形迹上你区分不开。
就是他也很有礼貌啊,他也很谦卑啊,你说,哎,你真棒,都是你干的,你看我们大家跟着你沾光了,
他说,哎呀,不用客气,不是我,是大家的功劳,其实内心傲的不行了,
你去问他个问题,请教他个问题,你说,哎,你刚刚把那个工作做得那么好,你能不能跟我聊一聊,或者说我想请教一下你是怎么干的?教教我,
他可能马上换一副脸,可能很谦卑,哎呀,这也没什么,不能讲的啦,或者说这也没什么啦,不用那样了,
其实他就是不想告诉你,内心可能已经有了一种私欲,我要保护呀,或者说我要把自己端起来呀等等,
这个时候你就能感觉到的,哦,这个人很傲,这个人有拒人千里之外的那种想法,这个时候你就能知道了,其实他根本就不是谦谦君子,
也就是说他内在是不光明的,他内在是充满了贪嗔痴慢疑的。
谦谦就是没有贪嗔痴慢,也就是人欲去的差不多的那种光明的状态,那种中和的状态,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卑,就是我们说的还不得志。自牧就是自养,自守。
就是我让我自己养心,修身养心以俟之,就这个意思啦。
就是守,慎独,自牧就是慎独,君子慎其独也。卑就是说我现在还处在困境当中,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什么意思?我即使处于困境当中,我依然要让自己自在,中和,良知光明。
那你处在困境当中,你能自牧吗?就是你能自守吗?
这种自守不是守你的德操,这种自守不是守你的修养,
这种自守是守你的心,你的心能清净吗?你的心能够如如不动吗?
如果你在困境当中,比如你这个是财务的困境,你的心能清净吗?这叫卑,
你处于困境当中,比如这个困境是你的情感受困了,你能清净吗?这叫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也就是说,当他不得志的时候,他也是慎独的,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如果不是一个谦谦君子都做不出来的,
一个假的谦谦君子,他如果处于困境当中,他暴跳如雷,他焦躁不安,他指天骂地,怨天尤人,可是他碰到你的时候,还是好像很有礼貌,还是好像很谦卑,
但实际上他内在充满了恐惧,焦虑,压力,失望,担心,他这不叫谦谦君子,也就是讲,他命不会好的,
他命不会好,就不会发生易经里的这句话,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就不会发生这个了,因为什么啊?
用涉大川,吉。什么意思?就是谦谦君子,他如果跋山涉水,他如果渡过大江大河,吉。什么意思?
无往而不利呀,哪怕横渡长江,横渡黄河,横渡太平洋,横渡大西洋,不管横渡什么河,跋山涉水,大吉大利,
我不会那个扬子江心,缆断舟崩。什么意思?我在长江的正中心,我的这个船崩了,我这个缆绳也断了,这不就意味着沉没,意味着你无救了。在长江中心,如果是那样一种状况,你还能活着回来吗?你八九不离十是要淹死的,
也就是王阳明说的什么?虽遇颠峰逆浪,如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什么呢?
就好像我驾着船,不管有什么激流险滩,但好像我都能轻松平安的度过,这就是良知诀窍,
所以那你说,一个谦谦君子,居然能够大吉大利,用涉大川,吉。就是跋山涉水,无往而不利,
这比喻是什么?比喻是人生的各个困境,各个急流险滩,人生的各个境遇,都能平安度过,这得多大的力量啊,这里多大的魔力呀
一个谦谦君子,居然能够人生的,所谓我们人生的各个遭遇,他都能平安度过,都能不受影响,都能化险为夷,那这个谦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这个谦仅仅指的是谦卑,我告诉大家,你出去跟别人说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信,你信吗?
你说你只要谦虚,你从此人生大吉大利,跋山涉水,无往而不胜。
他会很异样的看着你,你有病吧?我谦卑,我不得努力嘛,我不得竞争嘛,我不得抓取嘛,我不得奋斗嘛,哦,我就谦虚,我就能让我自己无往而不利,跋山涉水,激流险滩,都能平安度过,
他绝对不信了,因为他不明白谦是什么意思,都把谦作为一种德,当然不可以啦,那当然你就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的,
所以谦谦君子,大吉大利,没人信,你信吗?
也就是说,现在你跟别人说,谦谦君子,大吉大利,人生财富自由,情感自由,时间自由,心灵自由,什么都自由。
别人会说,你胡说八道吧,你有病吧,怎么可能,我就是谦谦君子,老子从来不害人,老子就是谦虚有礼,我怎么过得一塌糊涂呢?你说的那个财务自由,情感自由,心灵自由,身体自由,时间自由,在哪里呢?我告诉你,我就是谦谦君子。
会有人这么说的。问题是你那是谦谦君子吗?他懂什么是谦吗?
所以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它一定是在道里面,君子是悟道的人。
所以当你明白谦就是中,当你明白谦就是良知光明,当你明白谦就是自在,谦就是清净
你马上就明白了,啊,当我本自清净,我就本自具足,你就知道,哦,这是真的,原来谦谦君子真的可以用涉大川,吉。
那我们再来看。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所以头两个字谦亨,你就明白了谦是亨通的,谦是大吉大利的,谦是无往而不利的,谦就是六爻皆吉的,
谦为什么六爻皆吉?就八八六十四卦,为什么只有谦卦没有凶,其他卦都是有吉有凶,而谦卦是六爻皆吉呢?因为谦是天下之大本,谦是喜怒哀乐未发之中的那个中的状态,
谦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本就是本自清净,中和的状态,他本自清净,它能生万法它就是道,哪个道有凶呢?道会有凶吗?道是大吉大利。
你说我有凶,告诉你,那就是丰盛的匮乏,理解了吗?
就是我们说的本自具足,你可以是具足的丰盛,也可以是具足的匮乏,
具足的匮乏呈现出来的就是凶,但是它本身只有丰盛,只不过这个丰盛可以是丰盛的健康,也可以是丰盛的疾病,丰盛的财富,丰盛的匮乏,
那它为什么会呈现出来丰盛的疾病,丰盛匮乏呢?是因为你不清净,
是因为你的何其自性离开了清静状态,那离开了清净状态就是离开了中和状态,就是离开了谦的状态,
当你谦,你就是中和的状态,你就是清净的状态,就是良知光明的状态,你不是亨,你不是大吉大利,你还能是什么呢?
所以古圣先贤啊,所以王阳明说,若悟得良知诀窍,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堪尽破矣。
所以你一旦懂得王阳明的良知学说,一旦良知光明,你会发现,哦,原来易经讲的也是这个,
你马上就知道了,哇塞,我们的祖宗啊,我们的古圣先贤不得了,真的不得了,
无论是哪个,就是说真的是在道中的这种著作,易经也好,包括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佛陀也好,老子也好,六祖也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那些邪魔外道呢,异端曲学,一堪就破,你就具备火眼金睛,一眼就知道这是幻相,不究竟的。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就是给我们的感官是什么?天在上,地在下,
所以天是由上而下,就天上要下雨的话,是从上而下的,它会滋润大地,阳光从上而下照耀的,太阳好像永远是从上而下照耀的,你不管跑到美国还是跑到中国,你也不会感觉太阳是自下而上在照耀的,
所以给你的感觉,这个天道,这个天它在上,下雨润泽万物,阳光普照万物,天道是光明的。
它不会藏着掖着,它不会去害某个人,它不会说,我阳光我只照好人,不照坏人,
地道卑而上行。天好像是尊的,它在上嘛,卑好像在下,有说卑下的,没有说卑上的。有说尊上的,没有说尊下的,男尊女卑就好像阴和阳的关系。
卑就好像处于特别低的地方,就处于下端,相对来说,它不是处于高的地方,是处于低的地方,
地道卑而上行。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他的植物也是向上长的,地是最底下的,什么东西都在地上长,
大部分都会高于地,小草也会高于低,它是自下而上长,树也是高于地,自下而上,人也是高于地,动物也是高于地,
所以地道卑而上行。这是尊卑的概念,所以给你呈现的就是天在上,地在下,
谁在上为尊,在下为卑。在上的就是自上而下的来滋养你,在下的就是自下而上来生发,
那后面呢就是袁了凡引用的,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我们明白了谦,那就明白了盈,盈是什么意思?
你看谦我们已经知道了,谦其实就是一种兼言,就是一种接纳,就是一种包容,
盈呢,就是满了,比如说倒一杯水,这杯水如果满了它就会往外溢出,往外溢流这叫盈
比如说水库里的水如果满了,水就会从水库里渗出来,就会决堤,那就是满了,这就是盈,
而谦他就是接纳一切,虚怀若谷嘛,接纳一切,兼容并蓄嘛,所以它是不分别的,
所以谦就表示他处于一种最低的状态,但这个低的状态可不是说,你把自己弄得很卑微,不是这个意思啊,他只是说兼容并蓄,他不分别,
所以你看,当你盈,引申出来就是自满,就是我们说的骄傲,其实就是有情绪啦,就是你的贪嗔痴慢疑了,就是人欲了,
因为你满了。当时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向一个老和尚去请法。
那个老和尚说,好的,那施主请喝茶。
那个施主就拿着茶杯,让老和尚给他倒茶,倒满了还不停,一下就溢出来了,把这个施主的手臂烫伤了,
这施主就说,和尚,水满了你都不停,你看把我给伤着了。
那个老和尚就说,对呀,因为你太满了,你能装下什么呢?
意思就是说,你有太多个人的主见啊,你有太多个人的想法,我讲的你听不进去啊,就是自满了,
所以盈呢,后来就延伸出来的意思就是骄傲,自满,就是自己一点都不谦虚的意思,
那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贪嗔痴慢疑,就是人欲啊,就是你各种的负面情绪,这叫盈。
它和谦相对应,因为你明白了,谦是喜怒哀乐之未发,那盈就是发了喜怒哀乐,谦是中和的状态,盈就不是中和状态,谦是自在状态,盈就是不自在状态,谦是清净状态,盈就是不是清净状态,所以天道亏盈而益谦,这是天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道德经》
那天道亏盈而益谦,我们就引用一段道德经里的话,我看了一下今天讲不完啦,我们下一堂课接着为大家讲,先把这段话先放在这里,跟大家过一下,也来不及解读了,因为已经快9:10了,我们简单过一遍,就结束今天的分享,我们下堂课继续来讲谦德之效,把它讲透,
因为那个易经里面讲,天道亏盈而益谦。亏盈就是损有余,益谦就是补不足啊,这是天道,
因为易经里面讲,天道亏盈而益谦,道德经里面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我们先来简单看下这段话,就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天这个道呀,它的运行就像拉弓,拉弓射箭知道吧,拉弓射箭怎么办呢?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就是我这张弓,弓拉得太满了,弓拉得满不行,我适当的松一松,这叫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是我弓没拉满,箭也射不出去,我把弓再拉满一些,这叫下者举之,
所以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有余者,这个弓拉满了我减一减,不足者呢,我弓拉的太松了,我再把弓拉得满一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就像这张弓一样的,就张弓射箭一样的,拉的太满了就松一松,拉的不满就拉得满一些,也就是说他会平衡,天之道会平衡啊,所以你只需要平衡,它就帮你平衡了,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人之道不是,人之道他是希望更多。时间问题我们不解释了。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只有有道者才能损有余而补不足。
那这个呢,我们今天就不再跟大家去解读了,今天也来不及了,我们下一堂课吧,下一堂课继续为大家解读谦德之效,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祝大家五一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