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公开课,我选择了《端午粽》这篇课文。《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选择课文也许就是缘分,一看到这篇文章,我就特别喜欢。头脑里立马就有了想法,可以从中国传统节日导入,结束的时候可以拓展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增长学生见识。一下子两个环节都有了想法,就是这篇课文了!
选定了目标,我仔细研读了教参,梳理出本课的核心目标——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针对如何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我从以下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
1 、采用拆分法。抓关键短语,用箬竹叶,糯米,枣的图片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利用板书分步呈现,帮学生读好短语。引导学生读得更柔和,更有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介绍顺序,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粽子的样子。抓住关键词,把停顿读正确。
3、 利用评价语鼓励学生读长句。例如“短语会读了,又明白了作者的描写顺序,读好这个长句难不倒我们”;“把词语连起来读,该停顿时偷偷换口气,你做的真好!”
利用这些方法,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达到了本课的既定目标。
本课除了精彩的长句,还有很多鲜活的词语。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青青的”“白白的”。通过词卡使学生明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文章更鲜活。针对这些词语让学生积累了相关词语。
本文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我利用三个问题是“粽子的样子如何?”“粽子闻起来怎样?”“粽子吃起来怎样?”顺利进行过渡。
在课堂语言方面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废话,不说无意义的恩、啊、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词,努力使语言精炼,让课堂显得利索,干净些。评价语方面也是绞尽脑汁,强迫自己不准重复学生的话。
上完课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是课堂容量少了,几乎全部都用来读书了。关注到了学生的语用,但并没有深入组织活动。其实可以在解说完粽子描写顺序后随机出示常见水果,食品,引导学生从外到内介绍食物。积累美词部分可以改变一个一个让学生发言的方法,改为整体出示,集体积累,效率会更好。最后一段的过渡可以改为“为什么要端午节吃粽子?”简单有效。
检测词语环节可以设计更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评价策略可以用小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注到了写字环节,但较为肤浅。“午”字可以更扎实,要舍得让学生写到练习本上。
最失败的一点是,整节课虽然是第二课时,但通篇没有引导学生识字,忽视了识字方法的教学。
因为朗读水平比较欠缺,设计了范读环节又残忍删掉。
学而不思则罔,有效的思考加上不懈的努力,期望我这个菜鸟能快一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