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一语源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形式。
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便是“连中三元
据统计,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21人。(另一说17人)
文状元
唐朝:崔元翰、张又新、武翊黄
宋朝: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陈尧叟
辽朝: 王棠(约辽道宗时期)
金朝:孟宋献
元朝:王宗哲
明朝:黄观、商辂
清朝:钱檠、陈继昌、戴衢亨
武状元
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在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
明朝万历年间的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博通经史,工诗善书。
清朝顺治年间的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号称“神射手”,文武全才。
古代读书人连中三元的几率和现代买彩票中特等奖的几率差不多。这样的人屈指可数,每个人都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