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联合训练营#拆页4-《这辈子只能这样吗》,第266页-四组-默契

拆页四

《这辈子只能这样吗》,266页

我们的文化对天赋的重视,似乎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如果我们缺乏天赋异禀,就有借囗可以不必努力,退居旁观者的地位。但是,其实你可以不断寻找更多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才能。你可以拿起吉他,或是通过艺术、音乐、文学、建筑或园艺,增进你的美学思维和经历。你甚至可以动手写小说,没出版也不重要。

你可以召集自己的街坊邻居,请大家创作剧本,然后让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可以画画或写诗,或拯救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要抱着只做大事的心态,凡事只要全力以赴就对了,因为最大的乐趣来自于你投入的过程,每个当下都能近其在我,这就是最好的结果。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做到。

由你开始某件事,然后蔚为风潮,这种感觉不是很棒吗?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感性说服第二原理:直接体验形成的态度,比间接体验形成的态度,更有可能指向行动。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际经历、亲眼所见,都算直接体验。而说服,无论是口头也好、书面也好,对受众来说基本都是间接体验,常常事倍功半。所以超市导购员会努力邀请潜在顾客试用产品,而不是费尽口舌说服顾客购买。

但也不可能做到让对方事事都亲身体验啊,那怎么办?退而求其次,尽量通过你的话语,引导对方在想象中看到图景,在想象中做到“眼见为实”。想象具体情境或者进行角色扮演,也算一种直接体验。

在想象中眼见为实,也能达到让对方直接体验的效果,这也是有脑科学方面的依据的。在“拆书帮”的基础读本《这样读书就够了》109页中,曾广泛用于运动和技能的“精神训练法”(Mental Practice)。这个训练法的原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

所以,你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应当以生动具体的情景去激励听众想象一个画面,激活想象、感觉和情绪。正如在这个片段中,作者详细描述细节,引导听众去想象“我可能做到的事”,并引导听众在想象中享受那样做后的愉悦情绪。

"想象一下,你换了这款SSD硬盘,电脑的启动时间缩短到20秒,你朋友还没来得及在沙发上坐好呢,电脑已经出现桌面壁纸了。”

“想象一下,你在办公室喝这种滤泡式咖啡,比用咖啡机要方便得多,比速溶咖啡又健康得多,同事都会来问你这个咖啡的冲泡方法怎么这么别致啊······”

“想象一下,你把这些说服能力变成自己的本能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丈母娘埋怨你不早买房,你只需要微笑着说几句话,她就心服口服了,就点头称是,老丈人在旁边也说支持你······”

A1: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今天的拆页是让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用一个生动具体的场景,提供一个画面给大家。我平常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只是偶尔会运用画面。

比如说,我想组织邻居带着孩子一起在小区里玩泡泡,我这样跟大家说:“小孩子都很喜欢泡泡,不管是大泡泡还是小泡泡。如果我们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玩泡泡,他们有的自己甩小泡泡,有的跟在大人后面追大泡泡,还有的玩水枪,或者一起在空地上骑滑板车。孩子们可能刚开始不会一起玩,经历过几次一起追泡泡,就可以熟悉起来啦。咱们家长站在边上维持一下秩序,不让小孩子们相互碰到或者打起来就好。”

在这个例子里,我描述了一个很容易想象到的场景,这样的画面感,能够吸引到邻居们一起来参加玩泡泡的活动。

A2:以后我如何应用

拆页里提到我们这辈子可以有很多种可能,在各种可能中,作者提到了拿起吉他,写小说,或者组织邻居们创作剧本。这类简单的示例,能够开拓读者的思维,让读者很容易就接受作者的观点。

我以后在讲述自己的工作时,也可以运用想象力,将可能发生的场景直接描绘出来,加深大家的印象。比如说,下次工作中领导再问到我信贷中介如何帮助别人骗贷,我就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比如中介会在哪里哪里发帖,他们通过什么联系方式找到个人资料,如何拿到抽成,等等。

感悟

这个拆页和第二个拆页有类同之处,都是需要举一些例子出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自己。不同的是,拆页2可以是任何一种例子或者故事,而拆页4限定的是直接体验类的例子,更能够指引听众进入下一步的行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