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人的肉体从未自由过,饥饿、疼痛、疲惫驱赶着他们。大略15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东部下的地壳沿着红海裂开,改变了非洲的地貌,东部降雨锐减导致食物不再唾手可得,远祖们只得踏上荒凉的平原,共同捕猎以求生存,不断与恶劣的生存条件抗争,时至今日,已无冻馁之患的人们,还会习惯性地取悦自己的身体,孜孜不倦。

        由于分工合作的必要,人们相互交流,这种持续的“非自然”的刺激,例如语言和文字,让我们的大脑积累迸发出某种复杂的神经回路,姑且称之为“精神”。前人的生存经验、与之相匹配的神秘的信仰,代代相传,人类自出生起就是站在祖先的肩膀上,从嗷嗷嚎哭只为一己私欲到被长老教化,与主流观念不合的欲念只好隐藏起来,白日里戴上“普通人”的面具,做一个可被接受的个体,入夜后不足为外人道的冲动通过梦的形式抒发出来,据佛洛依德讲,梦是伪装过的欲望的达成,因为人的大脑中还存在“稽查机制”,越是深藏的想法伪装得越厉害,梦境越离奇,本意越难察觉。然而这些复杂的原始冲动,却谈不上处于精神的层面。

        众人都自信于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内容无不源自见闻,可生活在如此无孔不入的文化体系的框架下,又有多少人自觉于个体的表达,体谅他人对某一概念的定义,而不是自说自话呢,人们只能基于共识来交流,但这共识,无疑大大束缚了个体的表达能力,梵高在作画之前,也曾试图用文字传达他的情感,只是这情感太过炙热,非充沛的色彩无以媒介。

        列维·斯特劳斯用地层的沉积来比喻个体以及全体的精神,人们无法预料自己的某刻的灵光源于何处,这些思想都埋藏过久,过深了。

        不满足于现有词汇、既有语法之控制的人,往往可以从切身的痛苦中觅得自由之光,前秦时,龟兹国师鸠摩罗什被苻坚遣出的武夫吕光强行押回长安,途中正值苻坚败于淝水,刚刚统一不久的北方再次分崩离析,失去了使命的吕光没有回到长安,而是滞留凉州,常常以羞辱鸠摩罗什为乐,迫使他食肉、娶亲。鸠摩罗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但在人生崩坏的废墟上,他并未轻生,脱身之后来到长安,他将诸多佛学经典译为汉语,文字优美准确,流传下诸多经典,譬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就如同重新体会过远祖失去乐园的饥寒交迫,鸠摩罗什从极度的不自由中获得了自由,读他的文字,只有歆羡与动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由IP剧《不负如来不负卿》改编的网剧正在热播。电视剧偏离了小说的内容,小说的原型是东晋著名的高僧鸠摩罗什。 鸠...
    冬若至阅读 3,191评论 0 4
  • 前秦建元十九年正月,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十万兵马西出长安。 此行的目的是遥远的西域。 前秦据有关中沃野,又平定山东,...
    西江岳阅读 1,072评论 0 7
  • 一 高中那会。 一堆男生午间休息站在走廊上的目的只会有一个:当迎面走来一个或者一群可人的女...
    萧小觉阅读 28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