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当时村里对学习特别的不重视,大部分孩子初中(九年级)毕业就出外打工,由于村里特别的穷,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挣钱,早结婚成家。村里还有另一种特别落后的现象―重男轻女,这种愚昧无知的思想是作者特别唾弃的,男孩多的就特别的厉害,有种“猴子称霸王”的意思。
如果在改革开放前夕,这种现象确实很“先进”,但是现在已经过时……
教书这么多年,我是深深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没有知识文凭的家庭,即便儿子再多,最后苦的是自己的父母,不能很好的照料,竟遭遗弃,甚至无家可归,甚至……以前干活靠蛮力,现在劳作凭技术,依靠现代知识。
先介绍一类现象:
农村的家庭基本是留守儿童与老人,年富力强的在外打工,孩子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教育成很大的问题,和城市里的孩子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家长是很难处理“打工挣钱与陪孩子上学”的矛盾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甚至中途辍学打工挣钱,“减轻”家里负担。家里的思想基本是20左右结婚成家,50岁左右抱孙子,周而复始,一代接一代,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还是河东”,从来没有想过跳出这种怪圈,既残害了自己又祸害了孩子,真的可悲。
现在的社会并不只是金钱能够衡量的,是信息化时代,是高素质人群时代,是文凭时代。没有文凭处处受限,纵观村里重视教育并能处理好养家问题的家庭,孩子进入大学,踏入社会,生活安定,质量提高,自己的父母跟着,自己的孩子教育又能保障,这是良性循环,三十年后这个家庭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变成了“三十年河西”,永远的跳出了这个“怪圈”。
以前上学的说法是这样的:城里人对孩子教育重视是因为他们没有田地,不上学就会饿死,农村人上学结果无所谓,反正饿不着……我想说人家城里人卖一套房子就够你挣一辈子的了,上述的观点真的是可笑,很是无知。对于咱们农村的孩子来说上学是未来发展的最佳出路,而城里人确确实实尝试到上学的益处,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也能获得成功。
俗话说得好:一颗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十年的树可以做檩条;二十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这里我想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当然不丢人。
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以上谨送给不重视孩子上学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