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成长与突破的起点 ——九月份工作留痕

新学期是成长的新契机,也是突破自我的起点。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如何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生活节奏,如何实现中年女教师的成长突围,是我目前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九月,对我来说是一个自由轻松又紧张痛苦的月份。新学期开学后,我依然被留在了一中贯通生部,有些许失落,又有些许欣慰。失落的是本打算要调动到十中去的,为了儿子的上学;欣慰的是,在贯通生部这边不做班主任,只是单纯教学,生源少而优,自己的专业会有发展提升的空间。 无论如何,相比之前,我的应对状态好了很多,没有过多的情绪起伏,很快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工作中来。

对于上一学年区优秀教师的评比,我是满心遗憾的。只因自己的状态不佳,成绩不好,还是与之擦肩而过。罢了!罢了!莫要急功近利!还是要以平常之心对待荣誉,以进取之心对待成长,以奉献之心对待工作。

最令我欣慰又倍觉感动的,还是教师节之际,一中对我们这五位老师的“看见”。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其实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哪怕只是一次活动中的点名表扬,一支节日的玫瑰花,一张没有多少含金量的优秀奖状,或是其他一点点小小的仪式感,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被看见,被尊重。今年的教师节,值得记下!

教师节过后,迎来的便是日日庸常的琐碎。从8月20日接到教学能手评选通知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就一直像压着一块巨石,轻松不得。《纪念白求恩》一课是一篇议论文,在往年基本上没有作为典型重点课文来教过,所以对这一课有些陌生。利用课后的零碎时间搜集备课资料,解读文本,阅读相关课例,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虽然说准备不那么充分,个人见解思路也有局限,但是在滨河实验学校姐妹们的指导下,在一中校长、倩倩和谢老师的帮助下,以及贯通生班孩子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一次性录播成功。虽有板书丑的遗憾,我仍然想要保持这种原生态的自然课堂,不想再次录播表演式的课堂。

9月22日录播结束,尚未上传到平台,我便又接到了第二轮论文比赛的通知。“一山放过一山拦。”凭着自己对教育教学最新热点的了解,我敏锐地捕捉并准备了三个与教学有关的话题“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学”。零碎时间刷手机找相关论文,课后的整块时间用来记笔记。不知是年纪大了还是因为去年抗抑郁的药物副作用,我深感记忆能力衰退。几千字的论文内容,我写一遍重点,再读几遍内容,仍然大脑空空如也。尤其是临近考试的几天,《济水之阳师者说》要交稿,语文学科片区教研培训,晚上陪孩子写作业,俩娃贪玩迟迟不睡……我很难挤出较清净的时间段来学习备考,所以略感焦虑。烦躁焦虑中又不甘心放弃,仍然在坚持着。心想:那么多内容背不过怕什么,我就利用零碎时间反复读呗!读重点条目,具体内容靠理解,到时候只要有思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终究是能够应对的。直到进考场的前30分钟,我都在“临阵磨枪”,出声朗读资料。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论文的话题就是“人工智能与教学”,我有备而去,写得比较顺利,提前20分钟就交卷离场了。

秋意渐起,学履不停。九月份令我收获颇丰,引发深思的当属为期一天的四区联合教研。这一天的四节课,是我近几年来听到的较为满意、感触颇深的课。

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也非常方便。是上网选一个课件和教案就可以备课上课?还是能够沉心静气,在文本里走上几个来回,结合自身学情,借力广博的资源来思考挖掘?这真得考验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济南新教材培训会上,我坐在何倩倩老师身旁,看她备课时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将很多细节的知识与课堂活动,工整地记录在文本周边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又不失条理清晰。着实令我佩服。反观自己,这两年我在文本解读与知识拓展上做得远远不够,总是凭经验主义蜻蜓点水。课堂上带给学生深入思考的东西太少,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奋点太少,这样就导致语文课乏味无趣,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

我们如今的语文课堂不能够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能力的训练,思维的锻造,审美的培育和文化的浸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师生的修炼场,让我们师生的生命与生活因语文学习而绽放光彩。

29日学校运动会,我们贯通生班的开幕式表演很精彩。九月,在一场青春的狂欢中结束。

九月再见,感谢所有相遇与陪伴。十月你好,愿日子温柔,未来可期。带着九月的收获与成长,继续奔赴热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