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反正事情也做不完,等会儿再说;
计划要做得很详细,明天再写;
减肥也不是一时半会,下个月再来;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明年再开始……
计划可以明天再写
那如果拖到死的那天还没达到目标
该怎么办?
01
你接触什么样的人
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身边一群奔三的朋友
一边感叹即将到来的30岁
一边依然捧着肚子、拿着低薪、做着牛马一样的工作
仍在不断的做着计划和空想
为什么迟迟没有开始行动呢?
使他们不想改变吗?
是他们不知道方法吗?
还是他们已经对生活麻木了?
这些问题,让我困惑了很久
02
简单事情重复一万次
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最近读了一本书--《异类》
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练习超过100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
即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
一个人如果踩香蕉皮超过10000次
都能拿奥运会摔跤冠军
这是唯一一项逐年递增的属性
我突然明白了:
为什么我身边绝大多数同龄人
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吃饭、唱歌、逛街、泡吧、玩游戏、刷抖音
而不是放在学习上?
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产生了一个错误的概念:
人一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会是均等的
甚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将来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去学习
所以现在不用着急
03
最可悲的是:
意识到自己老了,却什么都没有做
科学家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
对终身学习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一个好学的普通人(假定他叫大头)
大头读书的时候每天被迫维持了12小时的学习时间
毕业后,由于初入职场、忙于工作
除了维护和女朋友小花之间纯洁的爱情
大头每天只剩下晚饭后睡觉前的4个小时学习。
31岁时,终于结婚了,有了孩子
大头忙前忙后的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足2小时
几年后,大头晋升为资深经理
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欠缺
于是开始看一些管理书籍
每天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学习
又过了几年,大头终于做到了总监
为了进一步向顶级职业经理人进军
大头选择辞职,去读了MBA
45岁那年,大头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裁
终于不用再在说话时夹杂几句英文显示自己的专业了
大头每天忙于公司管理
学习仅限于在机场贵宾候机室
60岁那年大头终于退休了
每天种花之余看看以前想看但没时间看的书……
想必这是很多人的终身学习情况,甚至好于大多数人。
但当科学家将人一生的学习指数与大头的学习情况放在一起比较时
发现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1、 从大学毕业到35岁前
是人生最年富力强学习能力最好的时候
我们却只投入了很少的时间学习
2、 从36-45岁,是我们学习能力衰退期
我们却不得不再次投入学习
3、 从中年危机到退休,我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每况愈下
就是要学,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4、 60岁开始的退休阶段
我们有了学习的时间并且采取了行动
但我们的学习战斗力却已经接近衰竭
04
与其自怨自艾
不如马上开始
如何摆脱这个矛盾的魔咒呢?
以下是心理学家给出的3个建议,不过貌似都和学习本身无关:
1.学习如同登山,低调地、持续地、反复做同一件事
总有一天你的积累会爆发
2.保持内心的优越感和莫名其妙的乐观
这会让你在绝望时坚持下去
3.我们生来只是个哺乳动物,用一生来进化
当你停止学习,你就停止了从猩猩向人进化的步骤
也许你会说:
生活是无奈的,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
简而言之就是“你很忙”
我要说的是:
这只是你的借口!
接触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朋友
他们每天面临的事情比我更多、更复杂
但是有条不紊、没有焦虑和慌乱
自律,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功
既然你有闲情看我在这废话
那你就一定有时间
做好学习自律这件更有意义的事!
作者:驼铃响叮当
前中石油工程师/ 时间管理践行者/ 创业公司市场负责人
心理调整法:你已经足够优秀,别把自己努力死了!
转行那些事:我为什么离开中石油?
个人成长史:知识付费到底是不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