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_混沌直播课笔记(20171021)

主讲老师: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导陈波。

一般周六早上不加班或没紧急事的话,我都是在听混沌大学的直播课程,李善友教授会请一些科技前沿和有思想,有故事的人进行分享,听听常有收获,也算是见高人指路和阅人无数的体验方式。

这周是北大哲学系教授陈波老师,分享了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构建方式及倾向和作用。哲学还真的很难懂,加上他不很标准的普通话,看聊天儿记录大家的吐槽,和猜测他的用词,很有意思。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老师开篇就说了,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指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跨学科的广度,还有就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老师用了4个案例解读了常见的逻辑错误或思维错误。比如:

约翰祈祷早点天明去踢球,天果然亮了,他以为是祈祷所致,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错误。

只看酒驾开车死亡人数绝对值少于开车和醉酒人数,不看概率,得出错误结论。

说谎者悖论的命题是否成立,取决于第五个句子的真假判断(假句子比真句子多,还是反之)。

意外考试悖论,因为学生推论后,以为意外考试无法成立,老师当堂宣布考试,符合意外考试悖论的条件。

我们的思维中充满了谬误,陷阱,难题,矛盾,悖论和待解的谜团,面对新观点需要我们有目的对其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和概念进行理性的辨析和思考,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合理地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要养成反省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陈寅恪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学会提问(也叫走向思维的误区)”。书里将批判性思维分为强枇判性思维和弱批判性思维两种模式。主要区别是目的不同,弱思维是只指向他人不指向自己,具有攻击性和防御性,其目的不在于追求真理和美德,强批判性思维是指向他人的同时也指向自己,具有建构性,是以追求真理、公正、理性为目标。

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看到一本书或者一个观点不要盲从,要先想一想,观点合理吗?理由是怎么?是真知(真实)吗?有啥隐含前提?用了什么方式去推理和论证,论证方式成立吗?我怎么看这个观点?我为我的观点能提出哪些理由?如何搭建逻辑链条等等。联想到万维钢老师第二季第10课"坚毅力"可能是个站不住的学说,就较好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罗辑思维今年5月份第248课也专门介绍了批判性思维需要具备的能力和作用。

批判性思维的程序和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主要对论证的识别,论证的图解,论证的评估,论证的建构,以及对坏论证(思维谬误)的反驳。每个完整的论证都包括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式,隐含的前提或者假设等5要素,需要一一辨析其谬误。

论据包括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讲事实摆道理的目的有的是为求真,需从真实的论据出发,有的是为了说服,需要注重逻辑推理过程。

从清楚明确的概念和问题出发,概念清晰,论据清晰很重要,否则会犯逻辑错误。许多冤假错案的发生,就是因为判案人内心里有预期理由,不认同巧合事件,或者将大概率的事件视同为必然!

老师提到,在理解、评价和建构论证时,建立批判性思维需从八个方面进行思考:

1.理解论证所涉及的论题,关键概念,立场和观点。举例了“忒修斯之船”,如果原来那个船上所有的零件都更换了,那还是原来那艘船吗?这个问题,质疑和挑战的是个体的同一性原理。

2.辨别和分析论证的论点,主要理由及其逻辑关系,图解论证结构。举例了,庄子论辩无胜,其观点是辩论分不出胜负。

3.定义论证中的关键词,澄清主要论题的精确含义。概念清晰对有效辩论很重要。举例美诺悖论,因为其论证的前提有歧义。还有人会犯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错误。

4.评估前提和理由的真实性或者可接受性。举例了斯多亚派劝男人不要结婚的推论,犯了其前提不成立和理由不真实的错误。举例了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推出的朋友如粪土的,三段论归谬法。可以用反三段论来反驳。

5.评价推理关系,审视它们的相关性和有效性。举例,苏格拉底劝男人结婚等案例,其中,苏格拉底使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常见的错误还有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如,某爱国者说卖国贼是说谎的,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就无疑了。

6.挖掘隐含假设,挖掘和拷问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含义和后果。尤其要注意故意隐藏有问题的前提和假设所造成的欺骗性。举例上帝无法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老师从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命题,一是寓含着上帝不是万能的前提,二是这里的不能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是逻辑上的不能(如此题,大家都不能),二是物理上的不能(如自己无法把自己提起来),三是能力上的不能(此时才与自己有关)。

7.反驳无效的论证及其谬误。对于那种无效的论证和谬误的反驳,可以举反例直接反驳其结论,或者反驳其论据,指出推出该结论的理由和根据的虚假性,或者指出该推理或者论证不合逻辑,从前提到结论的过渡是不违反逻辑规则等。举例了反驳帕斯卡赌()信仰上帝比不信上帝更好)的过程。

8.建构替代论证,得出一个更全面和更合适的结论。老师指出人们不仅要反驳谬论,还需要揭示真理,不仅要否定论敌的观点,更要传播自己的主张,这都需要以论证的形式来进行,论证,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论证需要遵守的规则:一是论证本身必须清楚确切,在论证的过程中要保持同一性。第二前提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至少是论辩双方共同接受的。第三论据必须是彼此一致和相容的。第四论证中所使用的推理形式必须是演绎有效或者是归纳强的。第五论证的表述方式要有足够的感染力。

最有意思的是老师提到,因为无法理解“无穷”这个概念,历史上出了很多与此有关的悖论,无穷问题困惑了曾经最优秀的大脑。所以有伽利略悖论,莱布尼茨悖论,波尔查诺悖论等,直到康托尔建立了集合论。用希尔伯特旅馆案例,解释了集合论的概念和在逻辑推理上的运用。

老师还介绍了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模糊性和连锁悖论,举例了秃子的头发每天减少一根,哪一根的减少导致了秃子的发生?一粒谷子算不算骨头不算再加一粒呢?…休谟的两个问题:一是从“是”能否推出“应该”来?如,有人说你既然生了孩子,就应该好好抚养和教育你的孩子。二是归纳法的谬误。

老师说微小的差别,不断的累积和放大,造成了巨大的差别,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要当心生命过程中的每一步!现在最流行的那个方程式,1.01的n次方和0.99的n次方,最终会造成很大的差异,早都是哲学思考的命题啊!老师也说目前两个休谟问题还没有公共接受的答案,所以说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主要就是发现问题,推动创新:培养思想,生产和创造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公共说理的能力,使人和社会理性化。

老师讲课真的很有激情,后来大家都忽略了他普通话的不标准,老师讲课中发挥的内容比较多,3个小时无休息没喝水,还时间一度都不够用,底下的留言都纷纷说,希望老师不受时间的限制,自由讲完。中间他对贫穷的认识,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建议,和他用乔布斯的广告词做结束语,非常感动,很高兴今天自己没有错过听这个课。哲学本就难懂,能普及性的给大家推广已属不易。我也是一知半解,还需要把他分享的案例找来,一一了解辨析过程。

早些年听财政部朱海林司长的课时,他推荐过让财务人员都应该学习哲学,并介绍大家读王军副部长的“会当学哲学”发言,文章读过,当时觉得很好,但仅此而已。随着年龄渐长,才逐渐对哲学有了点兴趣,哲学思维是要逐渐去树立的,路还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