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自述《任我行》填词过程
听这首歌不到两遍,今天心血来潮搜了一下歌词,没想到找到这篇帖子,原文好像摘自《南方都市报》的林夕访谈,没有考证。不知道我是第几次“转载”了(捂脸)。对林夕本人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过他写的歌,歌词很好,这篇文章也很好。总之,好的东西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吧,也方便自己回头考古,哈哈。
原网页:[转载]纯干货!林夕自爆《任我行》填词过程_林夕吧_百度贴吧
Step1 起歌名
我有一个“备用歌名名单”,里面有金庸、亦舒金句……
林夕:我作为一个写歌词的人,一般都有一长串的备用歌词名单,里面会收集一些可以用作歌名的书名、电影名、人名,这些词我都会记录在电脑里面。在这个名单中,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是“金庸小说”中我可以“利用”的词语,“任我行”就是其中一个。除了“金庸小说”所发散出来的备用歌名,我还有“亦舒书名”、“百度名人金句”等名单。
有时候创作就是如此,很多人以为是我们填词人经历过一些什么事,从而启发我们可以这样写,但有时候它反而是倒过来的, 《任我行》这个案子就是这样。有一次我无意中翻开这个备用歌名名单,“金庸小说”系列中没有被用过的词语其实也所剩无几了,你看电视剧也都不断在拍,我就看中了这个“任我行”。任我行先生本身很有型,我就决定用它来做歌名。
这是第一步, 《任我行》的前身,这首歌当时还处于一个“单细胞”的阶段。
Step2 定基调
比起简单快乐,“血淋淋”的手法难度更高也更有意义
林夕:“任我行”这个名字很好,如果是用作小说或散文的标题,我不会有那么多的限制,但用来写歌就不一样了。如果我没有那么为难自己的话,《任我行》可以按照一般的流行曲写法,写成很简单、很快乐的童谣,“千山万水任我行”的那种感觉,这样的话,听众也不用去消化什么东西,快快乐乐地“任我行”就好,喜欢的事情就应该去做,想去京都旅游就马上动身去京都。这样的歌词我肯定比较有把握可以写好,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不明不白的地方,让别人说现在的歌词“上文不接下理”了(笑)。还有另一种写法,就是直接引用金庸笔下的角色,霸气、大气,任何难关都不怕之类。
写歌词的第一个程序,当然就是要配合作曲人所写出来的旋律,这个是必须强调的。多数人都误解了歌词,我过去蒙受过不少“无头冤案”,很多人说我是一个非常忧郁的人,经常写那么多悲催的歌词。所以有一次我就跟陈奕迅说:“你可不可以不要把那么多慢歌拿给我写,给一些快乐一点的快歌让我填词吧。”我想多写一点没有那么悲催的歌,否则人家会误会我的性格。比方说,当我拿到《一丝不挂》的旋律,你要求我写出一首很有正能量的歌,我相信连陈奕迅唱起来也会很奇怪。
说回《任我行》,它的旋律本来就比较轻快,情绪不会太极端,虽然跟《一丝不挂》一样都是作曲人泽日生的作品,但副歌部分没有一滴狗血洒下来。整首歌都保持得很平稳,所以不能按第二种“霸气”的方向来写。
如果让我用第一种“快乐自由行”的角度来写,我也会很不甘心,到了我这个阶段,经历过一些人情世故,必然会觉得这样写出来是假的。像浮云一样 飘来飘去?飞不起来。去森林的话,万一你进入了一个树海,迷路的话你就死掉了!你是一个城市人,有蚊子咬的时候,你会开始不耐烦,你会后悔。好端端的,我坐在家里看纪录片,也能看到森林啊。
其实,说到“任我行”这三个字,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经常在我内心出现的一个感慨:任我行,其实我又能行走到哪里去?于是,我决定用一个“血淋淋”的方法写出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样写的难度当然比写“快乐自由行”要高很多,可是也有意义得多。
Step3 找方向
我希望在聪明的歌里再多加一点智慧
林夕:在我想好“任我行,我又能走得多远”这个方向之后,我要做的是控制歌词里的“野心”,这个情绪上的节制是最难的。尽管天赋我们自由,但为了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不主动放弃这个自由。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任我行”嘛,走到一个地方觉得不习惯的话,你就离开啊,没有人会锁着你。真实的人生总是不会那么简单,我们往往介乎于有时甘心、有时不甘心的状态,你明明不喜欢这个工作,但你还是继续做下去,碰到一些不好的事,你会觉得不甘心,但当你想起另 一部分的满足感与好处,你又变得甘心了。
我可以举自己真实生活中的例子,用我的本业填词来解释一下“任我行”。在中学还没毕业的时候,我最大的志愿就是写歌词,果然这一条路我一直走下去,走了很多年才慢慢发现,我的确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东西,这是出于我的个人自由选择,可它同时也带来了太多的不自由。我必须偶尔写一些不喜欢的东西、接一些完全无感的案子,假如我不写这些的话,可能我就会失去写最喜欢的题材的机会,也不能继续写对这个世界有意义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必须的“交换”。
但凡有理想的人,必然不是最自由的,最自由的人就是无欲无求的人,有理想就会有求,有求就会有限制。于是我决定,一份有生命力的歌词,写到最后应该是没有答案的。
在《任我行》里,我想写“自由的极限”,即使给你百分百的自由,你还是会主动放弃其中部分自由。我希望这种矛盾是没有答案的,人生之所以真实,是因为我们总是矛盾的,有时希望自己一个人,有时希望身边多一点人。
当然,《任我行》也可以写成一首不用消化的流行曲,一听就可以全情投入,但我希望在聪明的歌里再多加一点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你明白到一些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懂得问问题的人,其实找不找得到答案都没有所谓。
Step4 抠细节
我竟然写出了“空山无人”
林夕:这首歌词反反复复写了四天,不断地去修改一些不满意的地方。那时我以为自己写完了,后来我重读那份歌词,副歌有这么一句“从何时开始忌 讳空山无人,从何时开始怕遥望星辰”。我发现,“空山无人”四个字就是《任我行》的重点,我写这句的时候很顺,可能跟我自己的经验有关。
作为一个创作人, 很多东西都是互相启发的,有的经验能挑逗我们想到一些新的东西。看金庸小说时,我经常有一个愿望,独占一整座山的灵气。但之前到安徽工作时,多出来的一点 时间其实是足够我到黄山去一趟的,可是很惭愧,虽然说“任我行”,但结果我担心自己体力不支,也担心空气会影响身体、会生病,山里可能会有老虎、豺狼、蛇,即使面前放着一座“空山”,我也不敢去。
“空山无人”这句词让我非常骄傲,除了发音与旋律匹配之外,这四个字也太准确了,准确得令我顿觉《任我行》的 歌词填得太棒了!我怎么能写得出“空山无人”这四个字呢?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是我的偶像苏东坡写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读过之后,这四个字就进入 了我左脑的“海马区”,这就是灵感的来源,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