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看着熙熙攘攘为利来为利往的忙碌飘忽的人群,听着小贩嘹唳的叫卖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觉到底人是在为生计奔忙,本质上和觅食的兽类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对物质的索求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有人认为物质愈充裕,生命的自由就越大。
然而,对物质的追逐既然是人性的,但被物质支配的人的生活却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不是兽。想到此心里不觉烦躁起来。
从街市返回家,顺手翻起书桌上的几本书,一本《陶渊明诗集》,一本《梁宗岱批评集》,还有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当我心烦的时候总是会漫无目的的随手翻阅一些书。于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着丰腴浪漫的情怀;不受现实的拘囚,却我行我素活得很热烈,很幸福。掩卷沉思,我笑了,原来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的人,他们都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平静如水。
想到了梭罗,他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城市的喧嚣,仅靠最基本的物质材料为生,物质贫瘠的生活并没有影响他生命的质量,创作出了代表他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时不需要钱的。的却,人之所以生活的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成了人生的目的,这种物欲无度,于是悲苦就随之产生。人活着不仅仅需要物质食粮,人更需要精神食粮,才能更好的活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把人的生存状态分为两种:一是生存,一是生活。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你想了解生存和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人则生活。健康的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精神追求。
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是离物欲越来越远的,他们享受着简约的生活给内心带来的平静安详,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那么书对于人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它时时提醒着我们人与兽的区别就是——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人更需要生活在精神之中。
再豪华的宫殿里也有悲哭,再破旧的茅屋里也有歌声,人的幸福,多由精神支配,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贫穷而能静静的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的栖居”的形象地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在书房里阅读,听风声入耳不也是幸福吗?
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生命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入耳的风声不仅仅是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