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也叫“羡民”或“县民”[1][2],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解放后,穿青人要求承认其为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
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州、市所属二十多个县,1954年普选登记有248000多人,第五次人口普查自报填写穿青人族称的人数约67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每县均超过20万人。
穿青人把山魈作为图腾,在许多生产、生活用具上刻镂图像,点化浮形。把猴作为与民族相关的动物,不许随便提到,侮辱更是禁忌,否则被认为是不敬祖宗,辱没先人的行为。山魈是猴的一种,乾隆《黔阳县志》有解释云:“楚俗多奉三霄,有天魁、云霄、洞霄诸号,即山魈之讹也。”这反映了穿青人原始图腾信仰的一些情况,到后来发展为图腾信仰一五显华光崇拜,只要穿青人生息的地方,就有这种崇拜的物质体现--“五显庙”和“五显坛”。穿青人所祭祀的“五显神”兵马是猴类山魈,即传说中山里的独脚鬼怪。他们以猴为图腾崇拜。过去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到十五,穿青人都要由他们的巫师披上熊皮装扮成山魈模样,各村各户追逐驱赶瘟疫,装扮的一对青年男女要随行演唱。现 在他们在每年的新春时节也还要以一村或数村为单位组织穿青人的青年男女,到各家各户演唱花灯,以祈求平安
穿青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笔者所在的村,结婚是寨中最隆重的事情,从最初的提亲到确定婚期,要历时数年之久。到了婚礼举行的时候,从筹备到成亲,时间跨度需要月余,是一个冗繁复杂的过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