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图书角,有十几本图书,看起来翻阅的人不多,我也只是看过一本《地心游记》。
早晨,经过图书角时,一本《徐志摩经典》的书闯入我的视线——也许是突然想到了他的那首《走着走着就散了》,于是,我就停下了脚步……
真奇怪,翻阅着图书,想到的竟然不是那些美妙的诗句!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是书就会有读者,区别只在于读者的数量与质量。
很多读者只是瞥一眼封面就放下了,这主要取决于书的“颜值”:装帧是不是精美?内容是不是ta所需要的?这就涉及到几个问题:你读书,重点关注的是内容还是形式?你想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然,书那么多,“我喜欢”“我需要”才是第一要素。所以,这类读者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无可厚非。
第二类读者是,一开始兴致勃勃地捧起书,以为这是自己想要读的书,然后读上几页后,觉得索然无味,发出“不过如此”或者“大失所望”的感慨,于是放下书,寻找下一本。可是:你对内容是否真的理解?是书太深奥了,还是你太肤浅了?是书太孤僻了,还是你太浮躁了?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都没读完,就下结论,更不用说“深思”了。当然,这样的读者,毕竟也是读过书的人,而且是读过很多书的。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就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读者,就近乎“痴迷”了,非要认真读完一本书,还时时摩挲着,试图走进书中,体验书中的“三味”,常有“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的兴致,时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种情状,偶有“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癫狂若此,“直教人生死相许”,可叹,可惜,可怜……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志摩的诗句还在耳边萦绕。
云也罢,书也罢,斯人如书,人生即读书——一本书,竟引发如此感慨,大约是脑子确实进水了。
2015-10-29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