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在做语文高考模拟题时,《主角》所营造的画面感就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方寸舞台上,主角妖娆花俏,万人倾倒,一路笑傲,鼓声镪镪,正大天地。
而当我真正开始回归《主角》原篇,忽然明白大家陈彦的高明巧妙所在:画面感绝非仅仅舞台表演,更在于描绘了陕北文艺工作者艰苦心酸的成长历程,也描绘了整个时代小人物的酸甜苦辣阴晴圆缺。
由招娣改为青娥所反映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忆情娥初选入剧团畏缩胆怯里透露的自卑情绪;1976这个时代翻覆的变革点与忆秦娥人生的转折相交织...无不透露着作者的用心良苦与宏大格局。
而同所有扎根乡土的作家一样,陈彦所要反映的,是整个时代的特征性,他所竭力表达的,是态度鲜明的褒扬与讽刺。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平面化的,而是有厚度、有深度的。忆秦娥练功刻苦,朴实本分,却骨子里有着胆怯与自卑;胡三元鼓艺高超,不畏强权,生来的犟骨头甚至走向偏激固执;胡彩香真心实意教导爱护忆秦娥,却也有着作风不正的问题。所以,在任何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中,都不会出现虚无缥缈的圣人和十恶不赦的坏人,一个个血肉丰盈的人物形象才更能引发读者某种似曾相识之感,进而激发读者的某种共鸣,最终产生对时代与社会的反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