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孩子在南京参加中考,有机会实际参与了解中考的政策,以及在其中遇到的问题。总体的感觉评价偏负面。
招生总共有三四轮,还有特长生考试,南外英语加试等等。以我个人的浅见,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做。
首先,回到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人才是有多元性的,所以在中考总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维度,这样就应该是能够符合培养目标的。在这一点上,我肯定是支持特长生考试的。从本质上来讲,界定特长生首先是应该是天赋,其次这该是他在上面有兴趣。既然如此,特长科目的分数占比应该权重更高。不同的学校在基础教育搞好的基础上,加大特长学科的发展,这样也能够使不同的学校形成特色。
其次,虽然学校和学生应该是双向选择,但优先权更应该是学生。这两周我们家孩子也参加了特长生的考试,侥幸考过了两所学校,不同的学科特长。有选择带来了更大的痛苦,也导致了我的反思。从理论上来讲,应该两所学校都可以填报志愿,但是两所学校都说如果你两个填报就会有问题,如果没优先填报他们的,对方学校不录取,他们也没有办法录取,会回到公共池子里。如果是以学生为导向,甚至可以公共课分数出来以后,再让学生填报志愿。同学们就真正的能够依据自身的实力和兴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
再次,虽然讲特长,但是家长们依旧被引导去看最好的学校。比如我老婆,她就特别希望孩子能够上南外或者南师附中,做各种了解和努力。理论上应该多一些,像我这样理性的家长。整个南京市只有10%不到的孩子可以进这两所学校,那所有的家长都把这个当成目标,好像有点跑偏了。
最后,你可以把学科特长理解成中考的bug。因为特长生的范围太广,考试的内容也很多,所以作为一番研究是可以发现里面捷径的。前提是家长要提前一两年做功课。
中考很快就会结束,我跟孩子讲这只是高考的一个前奏而已,哪怕考上最好的学校,也只是意味着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意味着你能够考到国内外的名校,甚至考上国内外名校,也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在工作当中,很多一路名校上来的孩子,无论是能力还是薪资都不太行。所以我更劝他在学习当中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力,把当下的考试当成是工作情境的一种处理。只是在既定的任务面前,和其他的同学一样来处理,以证明你的智商没有问题,同时还培养了一定的思考,尤其是逻辑思考能力,这样来理解当下的学习可能是合适的,这也是我认为的。
今天写了两篇在我上班的途中随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