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WebGIS仅指前端Web地图
技术人员总是乐观的,因为技术往往有迹可循,未来是可预期的。但未来是由无数个现在构建的,那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许正在动摇我们所理解的WebGIS的根基。
我的第一个观察是WebGIS生态的分裂。
1. 生态分裂势不可逆
你能想象一个没有底图的WebGIS吗?
长期以来,我们不会受底图格式困扰,因为通过jpg/png格式承载的标准协议底图被各种地图SDK支持,同时我们也有相当丰富的底图资源可供选择。在浏览器中指定位置显示图片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一大批早期的地图SDK也因此应运而生,那是属于OpenLayer/Leaflet等开源地图SDK的黄金时代,他们比拼的仅仅是SDK所支持的功能是否充足,使用是否方便。
底图的免费并非理所当然,栅格瓦片时代我们只是钻了技术和法律的空子,免费的享受了图商提供的各种底图。但地理数据本身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获取也耗费了相当的成本,因此作为数据的拥有者,图商天生乐于严格控制数据的使用。随着WebGL技术的发展,效果更好的矢量瓦片走上台前,且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矢量瓦片的各项特点也与图商的需求一拍即合:矢量瓦片允许各家图商定制属于自己的私有格式,让数据控制与收费都变得容易许多。这意味着:要么你使用开源的地图SDK,但使用过时的栅格瓦片底图,要么选择图商的矢量瓦片图源,并适应图商的专用SDK。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当下我们起码有选择的余地。
栅格瓦片的终结并非遥不可及,合规的限制说不定就在不远的将来。不过在那时,受到直接影响的并非我们这些不得不做出排他选择的用户,而是无自有图源的开源地图SDK,它们将被越来越边缘化,像水源逐渐干涸的文明,慢慢走向沉寂。随之发生的,将是整个WebGIS开源之路越来越难走,个人开发者难以或不愿对闭源/半闭源的图商SDK贡献代码。最终,这个领域将只剩下几个"大玩家"。这时所谓的"开源",也不再有活力了,而在当下,我还看不到扭转这种趋势的契机。
我的第二个观察是对技术溢出效果减弱的担忧。
2. 网页游戏盛筵难再
GIS领域技术的发展经常要借助某个风口领域带来的技术外溢。
比如基于OSG的3DGIS一直不瘟不火,但随着端游的火爆,连带着基于虚幻/Unity引擎的GIS
应用也逐渐变多。同样类似的还有随着机器视觉的飞速发展,遥感影像地物识别也搭上了快车。2015年是基于WebGL的网页游戏的巅峰之年,这个时间点附近也诞生了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新一代地图SDK,如MapBox和Cesium。 游戏是对浏览器图形处理能力和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对于浏览器性能的挖掘和需求自然也加速了WebGL的发展,新一代地图SDK就是乘上了这股东风,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然而从2015年至今,网页游戏逐渐在走下坡路,而且几乎看不见复兴的可能。虽然技术红利依然存在,但在失去如此强劲的需求后,WebGL的发展确实变慢了,而缺乏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后,WebGIS的天花板也就不远。除非有什么基于Web端的杀手级应用横空出世,否则这份变革没必要到来。而浏览器本身,确实也在慢慢被厂商抛弃。
我的第三个观察是对地图传递信息的思考。
3. 认知带宽终有极限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可视的地图吗?我在一次体验汽车全程语音导航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那一次我全程遵循语音导航,没有看地图,反而获得了更优质的使用体验。
我们使用地图是为了获取难以通过其他形式传递的信息。比如上文提到的导航场景,当从前不能精确获取用户位置与方向时,我们只能通过地图的形式将路线标示出来,供用户自行理解,但用户最终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在下个路口右转"的信息。因此随着技术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可以跳过用户看地图这一步,直接给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地图的核心依旧是传递信息,但在某些领域,地图不天然是最优信息传递媒介, 当更有效率传递信息的方式出现后,用户自然会选择认知带宽占用较少的渠道。
何为认知带宽?这可以从人类理解信息的方式来理解:获取信息和理解信息是两个步骤,我们可以一目十行获取大量文字,却没法同时理解文字中包含的信息,这是因为我们对信息的认知速度远小于获取速度。为了平衡两种速度的差异,我们需要主动降低获取信息的速度,比如从一目十行变为慢速阅读,才能正常理解文字,其中理解信息的速度就是所谓认知带宽。
依旧以上面的导航场景为例,显然,通过提供底图,让用户自己得出向右转的结论比直接提供向右转提示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潜在知识,即占用了更多的认知带宽,"读图困难"在普通用户中其实相当普遍,因此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类似的场景以降低用户认知带宽为优化方向。优化的结果,就是更加简单的地图,甚至没有地图。
GIS后端并不总辅助前端更有效率的展示数据,随着技术的进步,它有可能直接干掉前端。
不要等船漏了才想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