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背后,有另一半你不知道的内容

市面上教金钱,教理财的很多,作为一名非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人,第一次听到复利这个词是在得到APP上,也是得到的第一个音频产品,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扯了一大堆,也就近一年的时间吧,说了一个概念,叫复利。也就是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一年后的能力就是现在的37.38倍,印象中从那时起这个概念就开始流行,无论是做保险的还是知识付费的,都拿这个给大众洗脑,似乎不谈复利不足以显示其专业和功力。例如每个月拿工资的10%来买基金,或者每天写公众号,坚持十年,你就比99%的人要厉害,结果有段时间就有李笑来的信徒每天给我发一堆文字(不能称之为文章)给我,搞得我都想去投诉他们的小学语文老师,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得那么差。


人生成长的复利曲线图

之前总觉得这个说法以偏概全,但苦于理论知识不足,无法有理有据的反驳,直到最近看到的《金钱心理学》这本书。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作者是摩根·豪泽尔,合作基金会的合伙人,知名的金融作家和评论员,曾两次获得美国商业编辑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最佳商业写作奖”。这本书的落脚点是基于真实经历的总结和提炼,不但有理论,更有实际的总结。

《金钱心理学》

其中第四章讲了“复利之谜”,里面讲了一个数据,沃伦·巴菲特拥有金融净资产为845亿元,其中有842亿是在50岁之后赚到的,815亿是在65岁赚到的。结论则是他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年轻时打下的良好财富基础,以及他对投资的长期坚持。

看到这里好像又和其它讲投资理财和讲复利的书都会说的陈腔滥调一样。但作者在第八章中讲了另外一个内容:尾部的胜利

“少数几件事影响主要结果”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你投资组合中的公司,也适用于你作为投资者的个人行为,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在商业和投资领域,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尾事件(tailevent)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低发生率、高影响力的少数事件成了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3年的股东大会上,沃伦·巴菲特表示,自己一生中持有过400~500只股票,而收益中的大部分来自其中的10只。查理·芒格接着说:“如果去掉几笔顶级投资,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其实相当普通。

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些榜样的成功时,我们就会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成功来自他们全部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忽视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失败、亏损和挫折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做错了。或许我们没有做错,我们的错误率和投资高手们的其实没什么差异,只不过当他们选择正确的时候他们能抓住机会,表现得比我们更好。但他们犯的错误并不会比你我这些普通人少。

“重要的不是你对了还是错了,”“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曾说,“而是当你对的时候,你能赚到多少,或者当你错的时候,你会损失多少。”

如果把巴菲特的行为做一个梳理,就会发现,复利只是他成功的一面,另一面是在投资这个专业里持续的实践,找到“尾事件”的复利项目

“尾事件”式的复利方式

1.用复利的思维看问题,不为眼前的利益牺牲未来

2.在一个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领域里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同时,犯错时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3.在此过程发现“尾事件”产品/项目,并持续投入或持有

稍微梳理一下这三个步骤应该如何应用

1. 用复利的思维看问题,不为眼前的利益牺牲未来

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不要找那种没成长性的工作,例如门卫或者送外卖等工作,如果为了生存,也请短时间内待在这个行业,然后做有成长性的工作和学相关技能,例如学习营销,或者做销售,积累卖货的经验和积累人脉。或学习剪辑和练习演讲等技能,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条件允许,可适当做点投资。

2.在一个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领域里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同时,犯错时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举个例子,现在东南亚有个发财的机会,很多人也都说现在的东南亚就是90年代的中国,遍地是机会,你去不去呢?是有人在那里赚到钱了,但要是万一出了意外,你将失去你的腰子,所以最好还是谨慎一点,你可以先组团去考察。为何很多创业的人会跳楼,原因就在于他们犯错的损失他们无法接受。所以,对于没什么家底的人来说,小步验证,“轻”创业比较合适,以我自己为例,在连续创业的过程中,不是做小股东就是先拿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在朋友圈试跑一遍,从不一上来就搞个几十上百平米的办公室,几十上百万的投入。中间已经黄了几个项目,也是发现持续做下去并不能带来高额回报,或者等不到高额回报就要完蛋,这个时候要及时止损,在动态调整中找到了合适的项目和积累了经验,所以我直接的金钱损失不多。而我身边一些从职场转为创业者的朋友里,有一部分人在毫无创业经验的情况下一上来就拿几十万投资餐饮店或者菜鸟驿站的,一把梭哈就回到解放前。有一个后面老婆还跟他离婚了,人到中年,妻离子散,钱打水漂,好不凄凉。

3. 在此过程发现“尾事件”产品/项目,并持续投入或持有

跟我们讲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道理一样,你只帮助了一个人。那么得到回报的可能性是极少的,如果你帮助了一千个人,那么哪怕只有1%,也有10个人会回头帮助你。你要持续的付出,为何斤斤计较的人比较难成事就在这里,因为我们往往博的是概率,而不是事事有回报。就像我们作为一名创业者,客户的报访量一定要多,特别是在前期,本质上也是在博一个概率,拜访得越多,获得客户的概率越大,手头有优质客户的时候,再重点花精力和时间去维护好这些客户,就不用广撒网了。包含创业也是如此,在发现从去年开始做的一个项目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时,在去年底就注销了一个耗精力但没结果的项目,同时,接下来也会把消耗精力的一些事直接不做或减少投入。

错误的复利思维是怎样的?

1.复利是线性增长的

上文提到的每天进步1%,不可能机械式的增长。哪怕学技术的东西在某个时间段可以每天都有进步,也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产生质变。可以买基金,但最好先学习相关知识和找真正赚到钱的交易员来为你服务,当然,真正专业的人你通常都需要付费给他们,要尊重专业。不要听那些没赚到钱的人的话,因为要是他们对的,他们是不会随便告诉你的。你惦记的是利息,他们惦记你的本金。

2.想着一劳永逸,做甩手掌柜

找到真正复利的产品/项目之前需要持续投入和试错,除非撞上大运,例如二十年前在北上广深核心区买了房,不然在没经验的情况下,不大可能一劳永逸。巴菲特都尚且需要一个团队每天给他提供相关的信息,以便观测所投项目和大形势的变化。

3.做事无重点,不会抓尾事件

巴菲特在买可口可乐之前,已经持续关注了几年时间,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到可口可乐因为一次失误导致股价下跌,他才趁机买入。包含创业也是如此,要选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找到能持续带来利润的渠道和客户,以及在核心岗位找到合适的人等,而不是急匆匆进场,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上文提到的朋友,直接投个几十万下去开个餐饮店,最后血本无归。

现在有一种反对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的观点,但实际上在没得选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唯有比别人更加勤奋,才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和项目。前年在一个社群里认识一个人,说要用一年去学习,避免低水平重复,结果前几天问他,说已经开始找工作了,但还没找到,大部分“尾事件”产品/项目,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和验证的,而不是单纯的去读书学习和相信伪专家的话。

唯有真正用复利的思维去做事,这个过程需要反复验证和试错,才能找到能产生复利的“尾事件”,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复利,而不是一颗绿油油的小韭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