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01
唐诗有很多动人之处,总能说中我们的心事,比如李白的这首诗,每次读起来都觉得余香满口,心事灿然。诗的原文是: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花开的烂漫,两个人对着美景随意畅饮、随意畅聊。一杯一杯又一杯,不知道喝了多少、时间过了多久,主人喝醉了想睡了,就对客人说:
“我喝醉了想睡了,你先走吧;明天有兴致的话,还抱着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喝醉了想睡了,你先走吧,你会发现这样的话一定是李白说的,而不是杜甫说的。
杜甫不太可能直接跟朋友说这样的话。他可能明明已经醉了、想睡了,但还是不好开口把朋友打发走。
相比李白,杜甫心里的那个“不”字,似乎更难说出口一些。
说到底,李白和杜甫就像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一样。
02
这很像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也是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
如果林黛玉和薛宝钗心里想说“不”、想拒绝的时候,林黛玉会直接说出来;
但薛宝钗不会,即使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薛宝钗还是会很随和的样子,很少把那个“不”字直接说出口。
很喜欢蒋勋先生在讲“红楼梦”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解读,他说:
“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在两种性格之间矛盾。
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因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而活下来。
我们在内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在这两者间平衡,真是大智慧。”
03
的确,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既有林黛玉率真的一面,也有薛宝钗圆融的一面。我们心里都是一部分林黛玉,一部分薛宝钗。
同样在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既有李白洒脱的一面,也有杜甫工整的一面。我们心里都是一部分李白,一部分杜甫。
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面,没有好也没有坏,只是不同的状态而已。
就像阴阳八卦图一样,八卦图中的黑和白,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相克相生,两者从总体来说是相当的。
也就是说,只有两方面均衡了才是长久之道。如果一方面太强,一方面太弱,那整个阴阳八卦图就会偏掉,会有很多问题。
比如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身上,大都是薛宝钗圆融的部分偏多,林黛玉率真的部分偏少;杜甫工整的部分偏多,李白洒脱的部分偏少。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字在心口难开。所以也积累了很多的委屈和违心在里面。这也是现代人心里焦虑、心理亚健康的一个原因吧。
04
我们都是太注重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却很少关照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
所以即使外面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不能代替我们对自己内心关照的缺失。
就像刚才说的阴阳八卦图一样,关照自己和关照外界,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就像阴阳八卦图中的黑和白一样。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八卦图偏掉了。我们关照外界关照的太多,而关照自己却关照的太少,所以整个是一个偏掉的阴阳八卦图。
在很多人观念里,在大家默认的为人处世的规则里,都是要少拒绝别人、少说“不”,要与人随和、圆融,这才是为人之道。
可问题恰恰是,我们身上这方面的东西太多了,反而缺少了那种关照自己的部分,缺少了那种“我醉欲眠卿且去”的洒脱和率真。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字在心口难开:
比如有的人想让你帮忙做一件事,你真的有自己的苦衷和为难;
有的人总是给你群发信息,那信息真的是你不想接收的;
有的人想邀你一起做什么事情,那事情确实是你不感兴趣的,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心里想着“不”,可嘴里却说不出来。又或者即使说出来,也总是弱弱的,像是自己理亏一样。
尤其是在我们老家,在那种文化里,大家都讲究要做一个随和的人,不可以随便说不,不然这个人就是各色、不随和、不识趣。
在那种文化里,大家心里的那个“自我”的部分,被压抑到了很小。
05
所以读到李白的这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心里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种感动在于,他可以把心里的一些话大大方方的表达出来,可以把心里的一些“不”堂堂正正的说出来。
前些年我是不怎么说“不”的,那个字出口的概率很低,可心里却因此有了很多的委屈和烦乱;最近几年,我说“不”的概率明显高了许多。
两下里比较,我觉得现在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很多事情,如果我们心里明明说“不”,可嘴里却偏偏说不出口,那时间久了,心里也一定会积攒很多的委屈和负面情绪。
这些委屈和负面情绪,一方面会亏待自己,另一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也是有损的。
所以,当我说“不”的时候,也请你相信,我只是针对这一件事说“不”。因为我在经过考虑之后,觉得那不是我真正喜欢的。
我只希望在日常的相处中,我们都能少一些委屈的东西、少一些违心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一清如水、长长久久。
======
所以,我会珍惜自己说“不”的权利,也会理解别人在经过考虑之后、真诚坦荡的和我说“不”的权利。
“我醉欲眠卿且去”,以前只是觉得这句子美,却不能理解的这么透彻。现在看来这句诗中的通透和洒脱,真美。
是呀,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还请抱琴来……
来自:赵小册(yinhuato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