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甘肃定西考生魏祥和清华大学刷屏,隔着屏幕,满满都是抑制不住的感动。
魏祥,19岁,甘肃定西人,今年以648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不幸的是,魏祥因先天性脊椎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积极寻求治疗无果,下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症,医治无效去世。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最终以648分的成绩步入清华园,由于身体原因,妈妈只能放弃工作陪读,魏祥请求学校帮忙解决一间陋室供母子栖身。
清华大学看到魏祥的请求书后,立即回信。
信中这样写道: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不仅妥善安排解决魏祥的住宿请求,承诺在魏祥被确认录取后立刻开始资助。
并引用冰心的诗句“爱在左,情在右”鼓励魏祥,无论是生活困顿,抑或身体抱恙,都会有爱与情相伴,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
不得不说,魏祥是生命的强者,他奋力拼搏,他自强不息,在困顿的生活状态下,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但魏祥也是幸运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清华大学,当然,并不是每一位残疾的考生都有机会考上清华而被录取。
在此之前,残疾考生考上大学被拒者,比比皆是,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女生高考549分被退档”、“610分理科状元遭大学拒录只因轻度色觉异常”、“残疾女孩身高1.4米考研2年3次被高校拒绝”等标题,屡见不鲜。
在清华大学给魏祥的回信里,有一句话让我感动良久:请你足够相信,相信清华,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这就是情怀。
幸好是清华大学,这正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正含义,这也是百年名校的魅力所在。
这让我想起在《奇葩说》第一季海选中,一名在清华大学本科学习法律,硕士学习金融,博士学习新闻传播的天之骄子,咨询高晓松自己毕业后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时,遭到高晓松严厉的斥驳。
高晓松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非常失望,你没有拿出一个大名校生该有的胸怀天下。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你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问我们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一番话,让屏幕外的我感动不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一所名校仅仅教会你的是如何找工作的技能,这跟技校没有什么区别,清华所追求的,正是一种情怀所在,为国家崛起而读书,更能显现出珍贵的含义。
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的一首《我爱你中国》,让许多人红了眼。
让人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演唱水平多么的高超,而是这些老一辈的学霸,为祖国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情怀。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是由当年清华大学毕业,遍布祖国各地,退休后回到上海的校友,而组成的合唱团,平均年龄72.3岁。
合唱团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由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同共和国共同成长,经历过挫折,经历过磨难,他们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合唱团团长刘西拉,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讲习教授,他说,当年毕业时,没有人愿意留在大城市,大家都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热泪,洒热血。这么多年过去了,走在校园里,看到自己的学生,而他的学生又有学生,有一种枝繁叶茂的感觉。
程不时,是我国第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87岁,参与了中国第三代客机C919的研发,今年5月,C919试飞成功,老人泪眼婆娑。他说,大型运输机是反映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家能够取得重大突破,自己也很欣慰。
合唱团的将军夫妻,张利兴和朱凤蓉,两人从清华毕业后,进入新疆马兰基地工作,是当时唯一的核试验基地。用张利兴自己的话说,自己是在大漠里奋力地拼搏,在戈壁默默的生活,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
由于自然环境太过恶劣,只好从老家带来鸡蛋,用鸡蛋孵出鸡仔,鸡再下蛋,自己种菜,度过最艰难的时光。他们都是两弹一星的功臣,为中国的核试验事业奉献了一辈子。
为了祖国的富强,他们这一代人吃了太多的苦,付出了太多,他们默默无闻,但是无怨无悔,他们是国家的顶梁柱。正是因为他们,祖国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也正是因为他们,中国才能昂首挺胸的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当刘西拉朗诵起“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时,全场泪目。
刘西拉说,合唱团去各地演出时,路过曾经奋斗过的山川河流,忍不住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回忆起当时的故事,往往讲述者语调平静,而听的人却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