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朋友带孩子一起出去过圣诞节,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她小儿子一岁半左右,坐在餐椅上一次边玩一边吃。吃着吃着,朋友不想让他玩玩具了,便一把从孩子手里把玩具夺了过来,意思告诉他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不能一边吃一边玩!孩子玩具被拿走便“哇”的一声哭了,那样子别提多伤心了。朋友说“没事”,但是却哄了好久才哄好,饭也凉了。
吃完饭我们又一起去游乐场玩儿,他的大女儿和我女儿年龄都是四岁左右,玩了大概一个小时,看着时间很晚了,我们说要回家了,葵姐乖乖的出来穿鞋子,但是,她女儿伤心的哭了起来,不肯回去。朋友又花了好长时间把孩子哄好我们才一起回家了。
回去路上,朋友对我说:“你看看你家的就乖多了,让干嘛就干嘛,也不会乱来,我们家的就根本不听你的话,自己要按自己的来。两个人的性格都是这样,真的是太操心了。”
我说:“其实不是啦,我们家的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她也不会什么都听我的,但是我用了一个小方法她就愿意接受我的意见了。”
朋友急切的问:“什么方法?”
像刚才要她回家之前的前十分钟,我就有告诉她“你还可以玩十分钟哦!十分钟以后我们就要回家了。”
朋友诧异:“这也算方法吗?那这个对我家的绝对没用的。”
我笑着说:“你不要小看这句话,你说了这句话和没说这句话差别会特别大。提前告知这句话,孩子心里是有一个准备的,她明白接下来大概还有多长时间可以玩,怎么玩。你想想如果是你自己,你很认真很开心在做一件事情,突然被别人终止,并且严格要求你必须执行其他的事情,你心情怎么样?是不是会很不爽?会很烦躁吧?但是如果那个人提前告诉你,接下来你过多长时间要去做什么事情,你是不是会觉得心里有个准备,你还可以为下一件要做的事情而有个规划和打算……”
朋友应许道:“好像是这么回事。”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脑袋瓜子很有想法的,他们也希望能给自己做主,有选择权。你提前告诉她,就是让她感觉你是在和她商量,而不是要求她、控制她,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更能接受别人和我们商量,而不是命令我们去执行某件事情。长期以大人身份去通知孩子命令可能也会影响孩子自主决策的能力,提前和她商量内心感受到一份尊重,会提升孩子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