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芳华》有一段时间了,忽然又想写点什么,记录一下“关于善良”的看法。
影片前面部分的画面是唯美的,姣好的青春、优美的曲线、年轻的面容,一代芳华,魅力四射!给人视觉上带来极大的享受。再看下去,就有点小唏嘘,小无奈,为什么好人没有好的下场呢?
刘峰应该算是大好人吧。
组织给的上大学的机会,他拱手相让了;
战友结婚买不起沙发,他亲自买材料做了一对;
猪跑了,第一时间喊他去帮忙;
食堂煮破了的饺子,他主动打来吃了;
文工团里修修补补的杂活,他任劳任怨地做了;
他活在一个叫“活雷锋”的“标签”里,他认为好事就应该他来做,而所有的人也认为刘峰就应该做好事,从来也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他就得这样?
而当有一天,“活雷锋”因为喜欢丁丁,拥抱了一下对方后,被她以“触摸”的理由遭受了污陷。从此,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坏人,不愿意与他再有瓜葛。
再后来,他被下放到伐木连,经历了一场战争,断了一只胳膊,退伍还乡,生活在底层,离了婚,过得潦倒而凄凉。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善良似乎只剩下了卑微地苟且。而他也好像一直在生活在曾经“活雷锋”的光环下,和社会格格不入!
也许,只有心存善良的人才能发现善良,感知善良,而那个年代,善良还太少太单薄,以至于他显得特别孤单!
影片中的一个个人物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丁丁的自私和势利,体现在她对刘峰的污蔑和远嫁给华侨这一段婚姻的选择上,不惜伤害别人来保全自己,为了金钱来换取自己的婚姻。她不仅辜负了刘峰的深情,也欺负了他的善良。
小赫一听说陈灿的爸爸也是个军分区的什么领导,立马出手,夺取了这份感情,认为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却深深地伤害了萧穗子。
何小萍的悲哀在于一开始就被这个集体排斥吧!然后就再也无法融入了!而这个集体对待刘峰的态度也让她对集体彻底地失望。家庭的变故,组织的抛弃,导致她的内心极其悲凉,一直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
倒是萧穗子,我认为是影片中过得最成功的一个。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不张扬,不自卑,和整个社会很和拍,过得应该还算幸福。
其实,我觉得影片最终的目的,还是在宣扬善良的。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会过得平静。就像最后萧穗子说的:
“再见面,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刘峰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
一个人是否要做好人,是否要行善,我想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只是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便做了!
刘峰应该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想也不必为他的不公抱不平吧,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平静的,就够了!
而我们,也要让内心一直善良下去,美丽下去,也许得不到什么回报,捞不到半点好处,但是安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