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工作坊的第二天,一早上抽到焦点,就触碰到很大的生命议题,在痛中无法去靠近自己亲近的人,不断的推开,也不断的受苦。
这个过程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去给出爱,面对孩子的拒绝,面对伴侣的指责,往往会阻挡我们继续去给出,一个愤怒的人,一个痛无处安放的人,才需要把痛丢出去,那个心碎会阻挡我们继续给出爱,哪怕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也成了无法靠近,无法触碰的长久的伤痛。
当我们害怕被拒绝,被误解的时候,就会想要退宿,哪怕是孩子拒绝我们,我们也会变得跟孩子一样,不再愿意去给出爱。父母的无意识,让孩子承受了无以言表的伤痛。
今天的焦点,看到一个在地上痛得打滚,一直在拒绝,害怕被误会,害怕被误解,害怕被指责,因为自己受过的伤,不敢去靠近孩子,也不甘心背着被误解,被曲解,总是在想爱给不出,想逃分不了的痛苦之中。
不管有多少理由,阻挡我们无法去爱,无法去给出的就是我们内在的心碎,曾经因为心碎,关上了自己的心门,曾经因为心碎,拒绝了爱和被爱,我们以为关上心门就不会受到伤痛,而同时也给自己打造了一座心的牢笼,自己也出不去。
当我们在想给,给不出,想要得不到的时候,内在会有很多的纠结,出自于愤怒想要推开对方,在外面创造一个坏人,出自于心碎,逃离,推开对方,只要我们不去连接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在头脑上创造很多的故事,打造一个受害者牢笼。
看到焦点在走向去靠近女儿时,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每迈出一步都忍受着剧痛,要让两颗星靠近,真的是走在一条刀山火海的煎熬之路上。但是逃离了这么久,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也一天天成长,不去穿越这些生离死别的痛,就只会让自己一直呆在一个受害者的牢笼,一个熟悉的模式,一个自欺欺人的以为安全的地方,看上去是一座城堡,而恰恰是一座牢笼,一座无法让心得以解放,无法获得心的自由的牢笼。
故事可以写100章,总会有剧终的时候,是愿意带着这些遗憾,这些报怨,仇恨就此抱憾终身,还是愿意给自己一个承诺,再也不想这样总是无明,总是恐惧,愿意让觉知支持自己走出来,愿意直面内在的伤痛,哪怕是痛,也依然敞开自己的心,哪怕是害怕,也带着恐惧前行。
当歆然老师引导,你是愿意让自己处于一个孩子的状态,在地下继续瘫倒在地,继续沉溺,还是愿意让觉知支持着你,在痛中依然去靠近对方,爱就是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挡你不去爱,没有爱到达不了的地方,没有什么是爱不能消融的。
每个人都有一颗想要靠近,又害怕伤痛的心,害怕受到刺激,害怕遭到拒绝,害怕被误解,害怕自我概念的缩减,死死的守护着那个自我形象,哪怕是宁愿去死也不肯面对的痛。看上去那么可怕,看上去那么糟糕,而这一切是我们没有真正去靠近,没有带着接受,让自己全然放松的去体验。
当我们让自己完全放松,就只是去接受,只是去观察,这些能量就流动起来,就不会被阻滞,拒绝让我们受苦,抗拒会让我们受苦,挣扎会让我们受苦,就像陷入泥泞里,越挣扎,越抗拒,越受苦。
而让自己保持一份觉知,把觉知之光打照进来,黑暗是赶不走的,痛苦是拿不掉的,唯有在痛中带着一份觉知,保持一份警醒,不被旧有的模式带跑,不被头脑的故事蒙骗,直面自己内在生而为人的痛,发现生命下面真正要给到我们成长的机会。
当我们没有办法好好的去看待自己的痛苦,看到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觉得是外面那个人不好,因为只要我们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们不会去听对方在说什么,也不会去听自己在经验什么?
聆听真的很关键,知觉回路很重要,但是我们通常都不知道怎么样去听对方,不管对方跟我们说什么,不管那句话有多恶毒,他说你很糟糕,很不好,其实这样的话,我们也对自己讲过,也批评过自己,对自己也很不耐烦过,我们对自己也从来没有真正满意过,不管对方和我们说什么,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对自己说过的。
对方之所以说出这些话,真的是因为他不快乐,对自己也不会手下留情,为了能够不那么痛,把这个不快乐能够扔出去,如果我们能够听得到对方真正体验得到的话,对方和我们是的体验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都觉得不快乐,两个人都觉得失败,都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没有人爱,而且把这个东西从对方那里丢出来了。
关系被设计出来就是要实现这个功能的,但是要我们去看这个真的是很难的,我们都不想去看那些失败的东西,我们想要别人讲自己有多厉害,如果我们真的去听了,我们就能够看得到对方的痛和我的痛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也可以在痛里跟他相遇,我这里痛了,就扔到对方去,不断地把痛扔到对方去,没有去意识到的是我们都是人。都有一样的痛。
如果我们是处于防卫的状态,就会把对方当做自己的敌人,就会攻击对方,你不要这么责备我了,不要再批评我了,不要听这些,我再也不要听了,当我们越去关注自己的内在就越能够理解到对方,自己能够多敞开就多敞开的去听对方说话,那样就会在痛中相遇,这是很美的体验。
没有什么地方是爱到不了的,没有什么是爱可以阻挡的,爱就是爱,拒绝就是拒绝,在痛中遇见真正的爱。